2009年2月12日 星期四

管理課題》營運持續管理 確保經營不斷電


鄭京/繪圖

萬一911大地震、SARS等風暴重演,你的企業最快可以在多久時間內恢復正常營運?如果你答得出來,恭喜你,貴公司已經做好營運持續管理(BCM,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的萬全準備。

營運不中斷,是企業因應災變、重大事故的最高指導原則,攸關訂單、客戶維續,甚至商譽、企業社會責任等。近年來,某半導體封測廠的大火事件、某石化廠的廢氣外洩事件,都引來營運中斷的疑慮,甚至影響企業形象。

不景氣 調整體質最佳時機

對想要永續經營的企業來說,營運不中斷是重要課題。面對不景氣挑戰,想要建立營運持續管理機制的企業愈來愈多,因為趁著不景氣調好體質,景氣好轉,就可以跑得比別人快。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副總經理萬幼筠表示,不景氣正是企業調整體質的最佳時機;不少企業面對客戶更嚴格的風險控管要求,而尋求企管顧問公司的協助,想要導入營運持續管理機制。

除了金融業基於法令規定,須建立營運持續管理機制外,目前以高科技、電信、證券等產業導入意願最高。其中,規模最大、恢復營運時間最短的要屬群益證券,該公司並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的認證。

一般以為,證券公司只要做好白天台股交易時段的股票交易和款券交割的營運風險管理即可,但實際上證券公司的業務還包括期貨交易、下午和歐洲股票市場的交易、晚上和美國股票市場的交易等,營運中斷風險幾乎24小時存在,建立24小時營運不中斷的風險控管機制,更顯重要。

企圖心強烈的群益證券,透過模擬機制,做到系統中斷後47分鐘內恢復營運的超高水準,遠低於BSI規定的一個小時。

目前聯電8吋晶圓廠、台灣賓士、台灣LV 、精誠資訊等,都積極尋求或已建置營運持續管理機制,更遑論要24小時服務客戶的電信業。

萬幼筠指出,企業建置營運持續管理機制,除了秉持永續服務精神的共通點,會因產業別而方向略有不同。例如,晶圓廠要因應設備、原物料供應不及的風險,至少要備妥轉單生產、備料三個月以上等備援方案。

屬於客製化生產的精品產業,則要建置客戶訂製流程、維修通路一定期間內維持順暢的機制。

如果產品零組件多數由海外供應,或屬於外銷產業,就必須關注港口關閉或碼頭工人罷工、船運時間延遲等風險,這些也是風險控管的重點,能否提早備妥因應方案,成為維繫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因應方案 維繫競爭力關鍵

近年來,台商海外擴展腳步加速,尤以進駐中國大陸居多,總部設在台灣的企業,不免覺得鞭長莫及,更添營運中斷的風險。在兩岸設立雙總部,或是建置其他的營運持續管理機制,成為台商必須思考的問題。在政府開放銀行業赴大陸設立分行後,銀行業者也面臨相同的課題。

勤業眾信企業風險管理部門副理曾指出,企業建置營運持續管理機制,除了維持正常營運外,如果可以自行控制風險,還可以降低產險保費。事實上,面對不景氣,有不少企業正是著眼於降低財務成本的立場,積極尋求建置營運持續管理機制。

建置這項機制,首須建立組織架構的監理機制,從通路、供應商等方向,找出相關負責部門,並建立跨單位的協調小組;接著,選出公司最關鍵的產品或服務項目, 畫出相關的生產或供貨流程,並分析萬一發生緊急事故時,流程是否會中斷、在多少時間內可以獲得人物力支援,並回復營運、發言人應如何向媒體及外界說明等。

然後,更精細地盤點出現營運中斷風險的時間長短、損失金額等,以及可以採行的預防策略和方法、需要投入的人物力及相關金額等。如果企業無法自行負擔損失、回復的人物力及金額時,可考慮轉嫁方式,投保產險或由供應商承擔等。

預先演練 降低危機的損失

企業依自己的財、物、人力,選擇最適合的因應方案後,還要訓練相關部門員工因應緊急事故的發生。重要的是,一定要進行危機管理演練,甚至協同供應商一起演練,以確認緊急事故發生後,確實可以在設定的時間內恢復正常營運,並將損失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範圍。

透過演練,確認因應方案的可行性後,企業就可以安然面對緊急事故。

【2009/02/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