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 星期四

透視鏡/十年磨一劍

【經濟日報╱詹文男】

前些日子有學者專家憂心論及台灣產業需要能夠掌握關鍵基礎技術如化學、機械、材料等,才能使目前淺根型的產業型態有機會脫胎換骨。因此台灣產業科技的發展要有「十年磨一劍」的精神,才能竟其功。

從產業長期的發展而言,此一方向當然是正確的。不過數十年來,台灣因為客觀資源的考量,選擇了快老二的策略,因此不僅在產業基礎科技發展上無法一劍磨十年,甚至許多廠商對於產業技術的態度是「一年磨十劍」,因為這樣才能趕上市場的變化速度,長此而往,鋒利度當然會打折扣。產業應如何轉型才能回應環境的變化,且兼顧長期競爭力的養成,的確需要進一步思考。

就市場競爭角度而言,每個競逐者就其利基在市場上扮演其特殊的角色而贏得消費者青睞。有人扮演開創者的角色,不僅是因其企圖心強烈,也因有一定的基礎環境供其淬煉,才有機會且勝任領頭羊的角色;有人則藉由巧妙的創新商業模式勝出;更有人藉由低成本占領市場。亦即除了企圖心之外,要成功還需要許多環境元素的配合,因此當我們要深化產業技術之際,也應思考市場的需求及競爭環境的變化,以免落入技術至上的迷思。

更需要關心的是,當我們想要十年磨一劍時,到底要磨什麼劍?如何磨?也是需要嚴肅思考的關鍵議題。也就是說,重大產業科技的投入有許多需要釐清的事項,但各界意見不一,如何形成共識,需要解決。以下分別說明之:

首先,何謂重大產業科技?對誰重大?這一議題絕對人言人殊。尤其在價值選擇方面,有人覺得發展提振內需及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技術重要,有人則認為發展能夠持續擴張外銷市場的技術才是關鍵,但也有人認為環境永續才是對地球負責,因此應重點發展綠色技術。到底孰者為重?的確需要決策者的睿智與定見。

其次,不同的產業科技有不同的分類與群組,如何分類,如何評估與選擇?我們都知道,自古文人相輕,而現代專業技術分工細緻,相信每一產業都認為其技術最關鍵,也最重要。但誰來決定?如何決定?這都需要一套可以討論且具共識的機制來進行。

再其次,新興產業的發展有其脈絡,在產業的上下游發展中,如何選擇技術重點或價值活動,也是需要考量。過去台灣廠商多著重於製造與代工,之後逐漸轉向關鍵零組件及品牌,面對新的情勢如何選擇,以能卡到價值分配的重要戰略位置,也需要策略性的指導。

選定重大產業科技之後,如何設定可以達成但具挑戰的技術發展目標?技術藍圖如何設定?產、官、學、研各自的分工、任務與角色應為何?如何結合國際資源?都是一開始部署時,就需要思考的項目。

最後,如何作績效評估與檢討,更是需要考量的重要議題。

(作者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2010/03/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