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標竿經營/優衣庫精實組織 稱霸中端市場

【經濟日報╱劉仁傑】

日本進入景氣寒冬,聞名全球時尚界的山本耀司向法院聲請破產重整,三越、伊勢丹、高島屋等日本百貨業者的業績持續衰退,剛剛出爐的2009年日本百貨公司總營業額是6.58兆日圓,年衰退率達10.1%。然而,在一片不景氣中,日本服飾連鎖店優衣庫(UNIQLO)卻逆勢崛起。

獲利逆勢創新高

優衣庫2009年度營業額達6,850億日圓,年獲利達1,086億日圓,獲利較前一年成長了24%,創下歷史新高。

最近三個月藉由國外出差之便,觀察過倫敦Piccadilly Circus、東京後樂園及上海西郊百聯等優衣庫門市店面,不僅優衣庫帶動的保暖科技與製商整合話題,被洶湧的人潮所驗證;總裁柳井正邁向世界第一的構想,更可能因為此次金融風暴而提前達成。

我對優衣庫的注意,始於在精實變革論文的撰寫過程中,讀過一篇日經商業周刊對優衣庫寧波工廠的報導。這家在香港上市的港商擁有員工4萬人,其中一座1.6萬人的優衣庫專屬工廠,在兩個方面發展十分獨特,迥異於為歐美品牌代工的其他所屬工廠。

第一,經過優衣庫六年的綿密指導,工廠具備強烈的豐田特質。亦即,不僅已經形成品質堅持的現場文化特質,而被稱為衣架系統(hanger system)的豐田生產方式,透過空中線軌連接縫紉製程,具備突顯瓶頸、強迫學習的管理特質。

第二,相對於成衣產業常見的活用外包,堅持製程的垂直整合。亦即,從卡車每日運來200頓的原絲開始,編織、染色、裁剪、印刷、縫製等生產作業,全部在廠內進行,堅持最高的效率與品質。

展現科技與組織能力

優依庫上海事務所長島田朋雄說,優衣庫與代工廠商不是一般交易關係,而是緊密組織關係,就如同日本汽車業的專屬協力廠一般。當面對金融海嘯,日本企業開始檢討專屬協力廠包袱之際,優衣庫及其代工廠商提供了正向經驗。

三個都會的優衣庫消費現場,能夠同時有效匯集人群的理由,值得深入研究。其中,高科技保暖內衣Heattech,應居首功。作為一位顧客,Heattech的神奇來自三方面。

第一、素材比一般冬天的內衣還要薄,卻具備乾爽、發熱、保溫等夠好的品質。

第二、領口具備圓狀、V狀選擇,考量與服飾搭配的休閒流行設計。

第三、價格合宜,紳士與淑女型分別為1,000與1,990日圓。也難怪Heattech內衣,去年就熱賣了280萬件。優衣庫崛起的理由,從消費者的觀點非常清楚。

乾爽、發熱、保溫等保暖科技,則來自東麗(Toray)。東麗設立於1926年,從纖維素材出發,目前已經成長為化學、醫療、高科技的素材綜合企業。 2006年3月,優衣庫與東麗公開簽訂策略聯盟以來,優衣庫正式從銷售與設計,整合專屬工廠製造,進一步邁向素材技術能量的強化。

柳井正的組織管理重視危機意識與速度,他宣稱優衣庫要達到世界第一。看來他的秘密武器,仍然是日本科技,以及日本型組織內暨組織間的整合能力。

優衣庫顯然不是高級品牌,甚至在服飾上刻意不突顯UNIQLO字樣。但是,品質卻夠好。在先進國不景氣、新興國中產階級崛起之下,這種價格合理、品質夠好的產品,已經成為主流。

滿足中階客層需求

日本國內與歐美市場的不景氣,讓一向得意於高端市場的日本企業,一籌莫展。最近反省的聲浪愈來愈大,變革動向隱然成形。優衣庫銷售品質夠好又價格合理的產品,符合中端市場(good-enough market)的需求。優衣庫能夠同時在歐美日與中國成功,說明了中端市場的潛力。日本製造業如何朝向中端市場發展,已經成為新顯學。

優衣庫的台北店將於今年秋季登場,加上最近四家知名連鎖服飾港商因不滿國稅局追討共5億元的稅款揚言撤資,估計話題會在台灣燃燒。同時,擁有兩岸優勢的台商,如何不在全球龐大的中端市場缺席,則是值得嚴肅思考的課題。

(作者是東海大學教授、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客座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