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有生命力的教室才是關鍵

鄒景平/總裁學苑專欄作家

 數位教室或電子化教室,是許多縣市致力推動的政務,希望藉由資訊科技提昇教室學習品質,似乎電子白板、網路、電子書包成了教育進步和創新的萬靈丹,真是如此嗎?

 一個教室裡充滿許多電子設備,可以瞬間汲取國內外的訊息,促成師生或學生之間的互動,就足夠了嗎?假如學校和老師的傳統認知沒有改變,仍舊認為教室不過是傳遞知識的場所,仍然看重學生的分數、名次與升學率,把這些數字當成是最佳績效,那數位教室就更加助紂為虐了!

 假如數位教室的設計,忽略了師生心靈的互動,忽略了啟迪生命核心價值的重要性,忽略了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忽略了教室是一個生機沛然,富於生命力的場所,那數位教室能發揮的功能,還是有限的。

 那些沒有投影片,只會寫黑板的老師,就落伍了嗎?老師教得慢,就一定是缺點嗎?學生有能力快速駕馭雜亂繁多的訊息嗎?常常,我抄寫老師寫在黑板上的文句時,心中對這些字句的熟悉度就增添一些,然後再加上老師的解釋,就更加清楚了,若只是投影片匆匆放過,我能如此清晰嗎?

 老師是教室的靈魂,只要老師課前深入的準備,精心思考規劃過內容表達的過程,不管他用不用電腦,都可成就一堂好課。我上過幾位只寫黑板的老師的課,報名人數都是爆滿,許多學生跟老師學習,都有好幾年了,雖然每年老師講的內容有幾分相似,但卻好像是螺絲起子,不斷旋入核心,越來越旋進學生的心靈深處。

 昨天聽辛意雲老師講道家思想,我愈來愈發現老師說:「我不是教課,而是一場讀書心得分享會」的意義了。師生之間,沒有那麼顯著的差距,因為老師心中沒有架子,真心的把學生當朋友。師生之間默默的進行心靈激盪和互動,老師的專業、敬業和真誠,以及不斷與時俱進的觀點和洞見,都是吸引學生長久跟隨的魅力。

 聽辛老師的課,今年是第四年了,也才更清楚老師的立場與觀點。他說「我不是要恢復固有文化,而是站在世界文明的最高點,來俯瞰中國文化的脈絡與發展次第」他帶領我們瞭解儒家的特質,以及道家與儒家之間的關係,老師真正關心的是人的自覺,要大家「活出自己的風采」,而不是把自我埋葬在知識的高山下,與鮮活的外在世界隔絕。

 辛老師的課,是有生命力的課,是老師與學生之間長期心靈交流的成果,這絕不是師生初次見面就能達成的。

 數位教室有其優點,尤其是能靈活運用網路上優良的開放資源,但真正滋育孩子心靈的,還是老師的關注、期許和激勵,以及動手實踐之後得來的自信,老師要有膽識突破「內容至上」的枷鎖,把學生置於所要傳遞的內容之上,自然會營造出有生命力的教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