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8日 星期一

充電站》失敗,也要學聰明

中國生產力中心/提供

發明大王愛迪生,每當實驗不成功時,他都會自問:此次實驗帶給來何種啟示,並記下從中學得的經驗,也因此他寫滿了無數的筆記本。

在研究發明燈泡的過程中,一位助理曾問他:「為何在發現耐久燈絲失敗這麼多次後,還要繼續?」愛迪生回答:「我不懂你的問題,我沒有失敗過,我只是發現了數千種不適合做為燈絲的物質而已。」最終他以毅力獲致成功,發明了電燈泡,取得了專利,讓世界從此更加明亮。

從經驗中學習

現代管理者也必須採取類似的態度。創新的公司及團隊,無可避免會有失敗的時候,必須將失敗視為成長的機會,不過,有聰明的失敗,也有愚蠢的失敗,想由錯誤中學習,必須了解兩者的差別。

由錯誤中學習意味著聰明的失敗,聰明的失敗者會備有候補計畫,以防無法達到預期目標時手足無措。例如:一項產品或服務如果無法保證商業化,或許其中有些知 識可以申請專利、轉賣或讓渡等,或在不同的商品中使用。舉例來說,1980年代IBM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麥爾森(Bernard Meyerson)協助開發一種混合鍺與一般矽的半導體,製造出更有效的導電晶片,他原本計劃在電腦主機中裝設這個新產品,但因IBM引進更優異的晶片科 技,讓他的計畫因而作罷。麥爾森並沒有因此而沮喪,他組成一個新團隊,將此設計用在手機等其他無線裝置,產品推出不到五年,已為IBM進帳數十億美元。

避免重蹈覆轍

有些組織會想辦法掩飾失敗的事情,但若想從失敗中學習,就必須誠實地檢驗專案,包括哪些部分進行順利,哪些部分不順。所有的專案都該進行情報的蒐集、詢問,當然失敗的專案也不能例外。

情報的蒐集可不簡單,首先,所有相關人員都必須出席,非常認真地看待這個會議;其次是專案檢討的重點是必須誠實,著重於學習而非指責,將焦點放在已發生的 事,而不是誰做了什麼,如此可以避免成員互相指責與推託。一味要求冒險嘗試的員工要負全責的公司,下次再遇到創新或困難的專案時,可能找不到自願參加的員 工。

失敗的專案檢討,通常會有一長串需要改進的清單,團隊成員面對這張清單時,常會覺得有待改進之處太多,於是就像駝鳥一樣,將頭埋進沙中。舉例來說,某公司 的員工,花了兩天的時間,檢討最近兩項未能達到滿意結果的產品研發專案。兩天會議結束後,會議室白板上寫滿了各種問題,團隊成員有氣無力地坐在椅子上,對 於需要改革的問題如此多而感到驚訝。

為了使團隊擺脫陷入癱瘓的僵局,轉而起而行,必須從中歸納與彙整出最需改進之處,例如由大家討論列出前20大問題,接著再將之縮減為十大問題,最後歸納列 出五大最需改進之處。最重要的是,每項改善都應列有實行時間與負責人。例如:如何能有更好、更早期的溝通,以及如何預防問題的發生等,讓組織成員能夠從中 學習,使得接下來執行的專案能夠獲得改善,避開同樣的錯誤。因為聰明失敗的另一層意義,就是積極地避免重蹈覆轍。

【2008/07/1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