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職場巡禮/努力 要讓上司看到

【經濟日報╱潘俊琳】

上班族無不希望自己能在職場上獲得賞識,人不一定要才華洋溢,但如果淪為才華洋溢的失敗者,自己的努力都沒有被看見,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職場生存力。

銓誼整合行銷顧問公司總經理陳辭修指出,無法獲得上司賞識的人可以分為六種。

一是「伴娘型」,就是不敢充分表現自己,因此無法發揮潛能。
二是「鴿子型」,為人過於溫馴,很容易被忽視或犧牲。
三是「任勞任怨型」,默默付出沒有聲音,因而工作成效少為人知。
四為「仇視型」,總是看別人不順眼,易與別人發生爭論或衝突。
五為「抱怨型」,不管做什麼工作,總是口頭先抱怨,這會被認為討厭工作。
六是「老實型」,就算主管要求不合理,對任何要求都來者不拒,因此易受委屈。

陳辭修表示,和主管溝通意見時,不應該過份膽怯、拘謹、服從,講話也不要唯唯諾諾,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妨儘量生動活潑,以沈著自信的態度,來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對於主管所交辦的任務,雖理應盡力完成,但如果交辦事項並不是自己的權責所能完成,也該盡可能反應,一味地奉承迎合,不但讓自己不愉快,沒有聲音的結果,也可能讓努力被忽視。

士嘉科技執行長丁友麟表示,主管也會有盲點,雖不是會吵的小孩有糖吃,但能夠清楚表達自己想法的員工,的確是比較耀眼,一有表現確實較容易被看見。乖乖牌、任勞任怨的員工,在職場上雖然非常需要,但在升遷時,主管會考慮到過於「文靜溫和」的個性,能否勝任需要扮黑臉的角色?

丁友麟認為,默默做事不太會發表意見的員工,除了天生的個性,通常也是自信心不足,在職場上雖不一定得才華洋溢、樣樣精通,但起碼的溝通能力,適度展現自信的態度,卻是職場上基本的生存力。老闆得面對眾多的員工,還要背負業績壓力,實在難有多餘的心力扮演「伯樂」,「千里馬」也得自己跑出來,才會被看見。

對於抱怨型和仇視型的員工,陳辭修表示,在職場上就算工作不盡滿意,還是要儘可能讓自己享受工作的樂趣,無法享受工作樂趣的人,只會在自己的情緒中惡性循環,並且離成功愈來愈遠。

【2011/03/18 經濟日報】

成功者的教養學/父子情感 亦師亦友

【經濟日報╱林富元】

劉家父母覺得,有時候他們可能太平淡,太不管小孩了,所以究竟與孩子們之間的互動好不好,自己也不清楚,也不曉得是否應該稍微push?

他們回憶道,孩子從小就學鋼琴,可是學一學就反彈、失去興趣,甚至好幾次就在鋼琴上睡著,不過,他們也沒有要求兒女非得要繼續學習。可是後來孩子長大成人以後,不知不覺每個孩子都恢復對鋼琴的興趣。

不久之前,有一場玉山科技協會的活動,劉兆玄與兒子一起參加。那是一場整天的戶外活動,劉氏父子與許多玉山科技協會的朋友一起愉快地遊山玩水。

這中間,許多朋友幫劉氏父子照了不少相片。

到了晚上,負責拍照的朋友私底下跑來對劉兆玄說,他們非常羨慕劉兆玄與兒子的互動。

從他們父子的肢體語言看到毫無距離,與沒有隔閡的互動與親情。

在眾人的眼裡,他們像父子、像朋友,也像師徒,真是美滿。

我個人覺得,這樣的親情真摯鏡頭,在一般只注重政治議題或負面報導的媒體裡,是看不見也聽不到的。否則,他們家就是最好的家庭價值的模範,是最好的社會風氣榜樣!

今天劉家父母每個禮拜都會接到來自孩子們的電話,每次都能聊上30到40分鐘,從未間斷過。如果孩子都在家附近,那麼孩子們周末一定會回家一起與父母用餐。

可見得,「和諧的家庭」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有著莫大的幫助。

(五之五,本文摘自《成功者的教養學──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

【2011/03/18 經濟日報】

2011年3月17日 星期四

管理錦囊/讓員工樂在工作

【經濟日報╱潘俊琳】

「我的員工為什麼不肯更認真工作」?當老闆有此一問時,應該先問:「我的員工為什麼工作」?

世界上有非常多的職業類別,有些人就是能為自己的工作找到意義、目的、甚至富足的感覺。可是更多的人,就是覺得自己的工作很累人、無聊、冗長乏味、充滿挫折、甚至令人難以忍受。

你屬於哪個類別?你所帶領的員工又屬於哪個類別?任何人只要知道工作的理由並看到願景,就有能力忍受任何形式的挫折。

快樂職場
讓員工充滿富足感


銘傳大學企業管理系助理教授萬同軒,以美國密西根大學羅絲商學院教授戴夫.尤瑞奇(Dave Ulrich)所著的《尤瑞奇樂於工作的七大秘密》(The Why of Work)一書指出,一個快樂的職場,就如同一個富足的組織,富足組織應能維繫自身的社會責任和財務責任,並將組織的目的,與個人工作的動機接軌。

當公司啟動的不僅是員工的技能,以及他們對公司的忠誠度,還包括他們努力工作所得的價值和意義,那員工的富足感便油然而生。

萬同軒表示,職場的領導人應該要經常問自己「我要往何處去」?只要知道目標,就算邊走邊想都能到達目的地,也才能讓員工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將來會走到哪裡?以及我與誰同行?

優質領導
建立正向工作環境


萬同軒認為,領導的目的,在於確認什麼事情最能激勵員工?瞭解員工內心深層的工作動機,並將這動機與組織派給他們的任務結合。此外還得協助員工,讓他們將大部分的心力,去做最主要的工作,次要或不那麼重要的事情,只要符合一般標準即可,而非不論大小事情,都要求員工做到完美。

卓越的領導者,應該在職場培養友誼,並鼓勵員工也這麼做,畢竟人際關係攸關富足感與生活意義,良好的溝通也能解決衝突,並建立正向的工作環境。

萬同軒認為,建立正向的工作環境,即是建立有效能的職場文化,領導人應該一而再、再而三地宣導自己和公司的願景,因為員工領老闆的薪水,不代表他就得瞭解老闆的喜好,並知道公司的願景。

老闆如果能用公開的聲明,承諾並塑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員工也就知道為何而戰。

最能讓員工全心投入的職場,就是將工作條件個人化,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會產生自己最在意的結果。在這之前,領導人得先知道員工最在意什麼?然後在員工的工作和期望之間,建立一條清晰的視線,幫助員工發現工作內在的價值,這樣員工自然會充滿富足感地努力。

再好的工作環境,員工有時難免是會感到挫折。

組織學習
幫助員工情緒管理


萬同軒表示,挫折是一定會存在的,如果做事從未遭遇失敗,可能的原因就是沒有認真嘗試,而任何人都需學習處理「用完即丟」的情緒,從中學習、成長,並加強自己的挫折復原力。

學習從挫折中快速復原的方法,就是從自我反思、持續改進中領悟學習,並且還要跨領域學習。卓越的領導人,更應該從困難中形成新的想法並推廣,讓知識化為行動,將事件整理歸納為日後的解決模式。

然而工作也不可能永遠有趣,萬同軒表示:「領導人應該找出讓自己工作時感到喜悅的方法,並鼓勵員工從創造力、幽默、禮讓,或是從進修中,找出讓工作更有趣的方法。」當員工能樂於工作,顧客的滿意度通常也會跟著提高,這就是做到老闆、員工、顧客三贏的最好方式。

【2011/03/17 經濟日報】

成功者的教養學/陪孩子快樂成長

【經濟日報╱林富元】

劉兆玄認為中華文化最高理想,就表達在〈禮運大同篇〉中。它可以應用在個人、家庭、社會、國家之上,縱使到現在,每句話都是實用的至理名言!

〈禮運大同篇〉說:「……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劉兆玄特別針對「教養學」做了精闢的詮釋:

「老有所終」講的是如何讓長者們頤養天年而得「善終」。這句古代名言,在今天老人照顧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國的施政重點以及企業大商機;至於「幼有所長」,指的是要給孩子們機會,讓他們自己「成長」。

許多家長太過於塑造孩子,從小就拚命以父母的意志形塑孩子,巴不得孩子們一個個按照他們的理想長大,但這是不對的。就像田野裡的花草樹木,固然需要雨露均霑及充足的養分,但後來仍是各自發展,孩子的成長也是如此。

做父母的,只需給孩子溫暖與陪伴,不必強制他們非要如何發展不可,所以劉家父母絕少給孩子們指令。不過,若有任何困難,他們都會在旁邊陪伴支援(They are always there)。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養學精義,Be there for them!當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就得在身邊。

劉兆玄同時提醒各位家長,不要低估孩子們的智慧。許多時候,孩子們會提出非常有智慧的問題,或是自己獲得非常傑出的領悟。他回憶到,大女兒在中學時就問他一個問題,什麼叫做保守派(Conservative),什麼叫做自由派(Liberal)?因為學校老師都不知如何回答。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複雜,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與說法。

後來,劉兆玄引用「中庸之道」來詮釋,結果女兒體會到了,她若有所感地說:原來中國人以中庸之道處世,就兼顧了歐美人所謂的自由以及保守。什麼是保守?什麼是自由?還不就是「擇善固執」?當你能夠以「Open Mind」看待事情與他人,你就可以做明智的選擇:決定前,你以開闊心胸選擇;決定後,你就堅持自己的信念!

對於女兒分享給他的體認,著實讓劉兆玄拍案叫絕,大為驚喜!

(五之四,本文摘自《成功者的教養學──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

【2011/03/17 經濟日報】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業務最前線/管理報表 凸顯新業務績效

【經濟日報╱吳育宏】

大部分業務人員都希望將時間花在客戶身上,並減少行政作業、開會報告的時間。但是,業務主管總是希望對團隊成員的日常活動、績效狀況有更多的掌握。

看似對立的兩個角度,最佳的交集就是一個高品質的業務管理報表。令人吃驚的是,許多業務團隊管理報表資訊不齊全(怪罪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系統的限制),或 欄位多到令人眼花撩亂(歸咎業務經理讀了太多企管理論)。

業務管理報表應該要完整涵蓋事業單位最重要的關鍵績效項目。除了傳統的營收與毛利,有庫存壓力的產業應該包含「銷售預測達成率」、「庫存周轉率」等;依季節有不同產品組合策略的企業,則需要將不同產品的銷售成果分開統計與呈現,以反映出業務人員的執行力高低。

在許多業務開發周期較長的產業,例如工業產品、大型工程案等,當月產生的營收經常是半年甚至數年前業務開發的成果。或是在營收集中度高的產業,少數大型客戶就占單一業務員或業務部門的大部分營收。在上述狀況採用制式的管理報表項目,就看不出業務人員當下的努力程度,也不容易呈現客觀的績效,當然也就達不到預期的管理效果。

許多業務員將重要客戶的開發列為每個月的工作重點,但是重要客戶的名單卻經常更換,每個月實際的開發成果其實非常有限。此時若將營收數字進一步拆解為「總營收」與「來自新開發業務的營收」,才能真正看出營收組成(Revenue Portfolio)的本質,進而有效檢討業務活動和資源的分配。

論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一位業務經理都應該客觀檢討管理報表的設計,用最精簡的欄位、涵蓋最完整的資訊,並且確保第一線的業務員充分理解其意涵。

高品質的溝通,是建立良好管理制度的基礎。而一張看似單純的例行管理報表,實則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作者是企管顧問公司高級顧問,部落格網址 http://吳育宏.台灣)

【2011/03/14 經濟日報】

Telly觀點/基本功 不能省

【經濟日報╱郭特利】

這兩年來,重回道館的跆拳道訓練,除了幫助我在體能與意志力上的鍛鍊以外,也由其中得到一些企業管理上的體驗。

兩年來,在每周的道館訓練之下,逐步恢復的足部技巧,頗令我振奮;但近日來,在跆拳道的鍛鍊上遇到的瓶頸,更讓我體驗到基本功的重要。跆拳道的拉筋大致可分為前後方向(兩腳一前一後),與左右兩側(兩腳左右平行)兩個方向。由於左右兩側的拉筋常需要有人共同練習幫忙,比較麻煩;所以過去兩年,為求省事,我只練習了前後方向的拉筋,而跳過了左右兩側的拉筋。

本以為,只要前後方向的拉筋做得好,結果應差不多,故省略了左右兩側拉筋練習。近日練習遇到瓶頸,發現所有攻擊頭部的上端動作,無法踢出像攻擊胸腹的中端動作一樣的力道;經過道館其他專業選手診斷,發現問題來自於我左右兩側的筋太僵硬,以至於上端動作未能發揮如中端動作的力道。兩周前下定決心,乖乖地從頭開始,每天強迫自己進行左右兩側的拉筋練習,以期根本改善此缺點。

對此,個人有些感慨與體悟。如果兩年前不偷懶,也規規矩矩地進行兩側拉筋的鍛鍊,今日,兩側拉筋的進度,當有機會如同前後方向拉筋的進展,當不至於有今日的問題。

兩年前便宜行事,今日來看,並沒有真正省事,反而更費事;不僅必須重新補回先前所跳過的訓練,同時也造成了過去兩年來,在高端動作的進步緩慢;反而事倍功半。

經營管理上,我們有時會經歷同樣的過程。有時為了追求時效或節省成本,我們可能省略了一些基本功,舉凡訓練員工、建立制度,都可能一時便宜行事考量,暫時擱置。然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日後都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建立,如同我的兩側拉筋鍛鍊一樣,終究不能省略。

奧圖碼一開始,自認在投影機產業的品牌知名度不如競爭對手,所以很「認分」地做苦工,來建立我們的服務體系,不論在0800客服專線與快速的維修時間,都希望讓客戶體驗到我們的用心。

基本功雖然費時,甚至有時痛苦如兩側拉筋,但常常不可省;更重要的是,它常常是我們重要的致勝關鍵!

(作者是琉璃奧圖碼科技Optoma亞洲區總經理,Telly.kuo@optoma.com.tw,微博http://t.sina.com.cn/tellykuo)

【2011/03/15 經濟日報】

成功者的教養學/為孩子點一盞燈

【經濟日報╱林富元】

說到和諧家庭,大概就是劉兆玄與夫人錢明賽的持家之道吧!

正如麥帥所說,上天的亮光讓我看到自己,而能夠充分發揮。劉家的基本原則就是「幫孩子們點亮他們的光,讓他們看到自己,也各自能夠喜悅地充分發揮」。

錢明賽在台大是學植物,比劉兆玄低兩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修得博士,也曾經在清大教過兩年書。後來她去了工業界,在食品研究所擔任科學家。

錢明賽的特點是極為誠懇,對任何人與事都非常有責任感。這種得體大方且負責任的個性,本身就是孩子們最好的模範。

對於良好的家庭教育,錢明賽與劉兆玄一樣,認為培養家庭的和諧,是最基本而重要的功課。她分享道,做父母的只要做到點亮光芒,協助孩子們看到他們自己的特質與能力,後面就是孩子自己的發展了。

劉家有三個小孩。老大女兒大劉正薇(Vivian),十分外向活潑,擔任過華視與東森主播。二女兒劉正芸(Karen) 則是科技界菁英,華盛頓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以後,就到喬治亞理工大學擔任教授,專門從事電腦繪圖影像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她曾在30歲的時候,就被麻省理工學院選為全國最傑出的科技專家之一。

談起二女兒,劉兆玄說,正芸除了很會讀書以外,也非常喜歡嘗試任何事情。從電動玩具到各種運動,像個男生般地樣樣有興趣。

不僅如此,正芸還會彈鋼琴、打冰上曲棍球、滑雪,甚至學攀岩,現在可是一名攀岩專家呢!

正芸經由對電玩的喜好,培養出電腦繪圖的興趣與專業。目前她正在主持一項新科技,就是能夠以更有效率的方法,不需要感應器,就能夠將人類或動物的行動傳真轉換為動畫(今日的動畫模擬科技,是需要在人體動物身上裝上很多感應器,經由吸收感應器的資訊,再將它轉換為動畫)。

老三兒子劉正豪則繼承衣缽,在德州奧斯丁大學專攻化學。

(五之三,本文摘自《成功者的教養學──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
【2011/03/16 經濟日報】

成功者的教養學/劉門六傑 都是理工專家

【經濟日報╱林富元】 2011.03.15 03:31 am

劉兆玄認為,除了父母的影響外,兄弟間的互相提攜、彼此扶持,對他一生的影響更大。
回顧成長過程,劉兆玄說,許多事情不一定會告訴父母,但一定會與兄弟分享。六兄弟不僅彼此感情深厚,也像母雞帶小雞般,層層照護。大哥與二哥自然起了帶頭作用,不僅成為其他小弟們的學習模範,也將大夥都帶進科技理工的領域(沒有人繼承父業當飛行員)。

大哥劉兆寧是科技萌芽時期最早開始搞電腦的前輩,與二哥劉兆華都在當年科技鼻祖IBM公司上班。三哥劉兆漢現在是中央研究院副院長,與四哥同是伊利諾大學的博士。劉兆玄排行第五,與弟弟現任東元董事長劉兆凱,同樣都是科技報國的先鋒。劉家一門六傑,都應歸功於劉兆玄父母的成功教育。

除了兄弟多以外,劉家還有一多,就是「書多」。從小他們全部都在書香氣息中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劉兆玄回憶道,他們家從來沒有什麼很大的起伏或變動,幼童與學生時代似乎就是在平淡與平凡、且又十分和諧的氣氛裡頭度過。

就是因為如此的長時期和諧,所以每個孩子都能有時間輕鬆做自己,以及選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如果一個家庭很不平淡或者不和諧,孩子們或許容易受到過多的大起大落與過多的負面影響,經常必須想辦法包裝或改變自己求生存。

劉兆玄強調,要談教養學,必須體認第一課:家庭必須是和諧的。中國人說的「修身齊家」,不論是夫妻相處或者教育兒女,都是放諸四海皆準的原則。家庭如果不和諧,哪裡有時間精力再好好求進步或好好生活?有時候看起來好像西線無戰事,卻隱藏著不愉快的火藥味及互鬥帶來的痛苦。相反地,一個和諧的家庭,則可充滿平安寧靜,在其中成長的孩子,也不會錯到哪裡去。

劉兆玄認為,目前教育普遍存在著三大問題:學校過度僵化、社會傳導負面,以及家庭價值的式微。尤其最後一項「家庭價值的式微」,最令人劉兆玄心痛。他語重心長地感嘆,其實,家庭的價值,對一個人性格與品德的培養,是沒有任何老師、校長或其他長者可取代的。

但現在的父母聽不進去,只想使盡全力讓孩子擠進名校就好,其他都不管,更甭提身教或言教,如此一來,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當然繼續功利主義導向,而不知道人生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慈悲與善良。

(五之二,本文摘自《成功者的教養學──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

【2011/03/15 經濟日報】

成功者教養學/劉兆玄 做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經濟日報╱林富元】

劉兆玄,不用我多寫,海峽兩岸以及全世界的華人大多知道他。

劉兆玄是化學博士,曾任清華大學校長、交通部長、行政院副院長、東吳大學校長及行政院院長,現在擔任全國文化總會會長,繼續為台灣、世界華人的文化及心靈而奮鬥努力。

劉兆玄學術有成,功業彪炳,一生奉獻於教育與為民服務,這裡就不再多說。記得多年前,我與劉兆玄經由玉山科技協會的活動而結識之後,由於彼此都喜歡武俠小說,且都是性情中人,他就成了我佩服的偶像與好友,這是我很大的幸福。

謙沖為懷 有風骨的教育家

我眼中的劉兆玄,是位雲淡風輕、平淡自然,而且是擁有清高風骨的真誠領袖,儘管位居高位,功在國家,但永遠是那麼謙虛客氣。

劉兆玄很喜歡麥克阿瑟將軍的演講。一般人都知道麥帥名言:「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而已」,但他最喜歡的卻是另一句:「很感謝上天為我點上亮光,讓我看到自己,而可以充分發揮」。點亮光芒,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長處,讓他們自己自由發展,也許這就是劉兆玄為人處世以及教養學的基本信念吧!

劉兆玄的父親劉國運將軍,湖南衡陽人。劉國運將軍對建立早期國家空軍團隊、設置台灣的空防實力,以及後來韓戰時期參與協防,都有非常大的貢獻,也是我國輩分最早的空軍將領之一。

慈母嚴師 為孩子打好基礎

他的母親鍾畹芳是劉國運將軍的同鄉,是師範學校培育出來的好老師。他們育有六子,一生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

他的母親對孩子管理非常嚴格,尤其強調每個孩子都要學習基本國學,做為底子。反觀劉國運將軍的教育方式就較豁達,常會用機會教育的方式點醒孩子。

劉兆玄記得,每逢寒暑假開始第一天,他母親就會訂下功課表,且親自督促教導。從國文到英文,從書法到作文,每天幾點到幾點讀什麼,幾點到幾點學什麼,訂得一清二楚。或許就是如此的文學訓練,讓劉兆玄及兄弟們,後來皆能信手拈來寫出轟動的武俠小說的原因吧!

原來,高中時的劉兆玄與其他兩兄弟,當時以「上官鼎」的筆名寫了好幾套暢銷的武俠名作,我本人就是他們當年的書迷之一,記得有一套叫《沉砂谷》,我更是喜愛到不忍釋手。

這檔事當然他們是瞞著父母幹的。但為什麼會想寫武俠小說?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覺得功課無聊。許多次他們假裝在寫功課或讀書,還會安排其他兄弟站哨,然後拿出底下藏的草稿紙,父母一不注意就趕快寫稿。

父親訓示 淡淡一句影響深

但是,紙包不住火,父母心裡也早就有數,但並沒有立刻正面反對或阻止。有一天,劉兆玄陪著父親到花園散步,看到各種當令的花卉。劉國運將軍指著花朵說:「你看這些花多麼漂亮,時節到了,他們自然會綻放。」然後父親又指著其他有些花朵凋零的地方說:「你看,如果有些花提早開放,不一定是件好事。」此時此刻,劉兆玄聽懂了,他知道父親在提醒他,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不要跳得太早。

於是三兄弟就此封筆,到今天似乎就都沒有再寫過。劉兆玄覺得,父親在成長時期常給他各種淡淡的暗示,沒有驚天叫罵或訓斥,卻帶給他最深邃的影響。

另一方面,劉兆玄父母的教育想法其實相當先進,在那個資源貧瘠的年代裡,他們就很注重孩子的「課外活動」。哪個孩子有特殊的需求或愛好,譬如誰喜歡畫畫,他們就會想辦法找老師教。

(五之一,本文摘自《成功者的教養學──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
【2011/03/14 經濟日報】

成功者的教養學 林富元從家愛起

【經濟日報╱記者彭蕙珍/台北報導】

有家,最幸運、最幸福。知名創投家林富元表示,孩子需要家庭的支持,以及父母無條件的愛,陪伴他們走過人生中的每一段時光,並了解任何事情都有「後果」(Consequence),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現今他的兩位兒子不但事業有成,家人間感情也相當親密。最近他大方分享自己與12位名人的教養學,訴說成功者的家庭故事。

經濟日報昨(12)日舉行《成功者的教養學-孩子的未來,從家庭開始》新書發表會,邀請作者林富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李鍾熙、吉馬陳國際餐飲董事長陳維祥等人,共同參與座談會。悅智全球顧問公司董事長黃河明、經濟日報社長楊仁烽及總編輯翁得元等人也出席活動。

沒空,不是事實
有心,才不會累

林富元是美國矽谷科技投資家、橡子園創投育成中心共同創辦人,並為多元快樂工作室發起人,擁有20餘年創辦公司、營銷與管理經驗。兩位孩子分別畢業於南加州及柏克萊名門大學,大兒子放棄音樂才華,考取美國會計師執照;青春期較叛逆的小兒子目前則在高盛銀行上班。

林富元指出,在生命的歷程中,父母及子女不停地互相支持,父母與子女一樣,一直在成長、感受不同的經驗及蛻變。對於成功者花費較多的時間在工作上,難免忽略家庭,他強調:「沒時間,不是事實,而是選擇。許多人認為成功的父親成天飛來飛去,沒時間陪家人,是很典型的事。但若真的很有熱忱,是不忙、不累的。」

教育,品德第一
溝通,信任為重

李鍾熙表示,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相處及教養方式,嚴格或是放縱,對他而言,與小孩的溝通相當重要,也是必要的連結,「女兒長大後,我將她當成朋友,兩人的關係愈來愈好。」他指出,女兒是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念法律卻是她自己的選擇,「以相信她的態度,培養她的信心。」

陳維祥表示,在他的觀念裡,教養下一代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很好的品德教育,而不是留給他們財富,「心中有愛才會有喜樂,有錢的人若是自私自利,也不會是個快樂的人。」他尤其強調孩子小時候的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黃河明指出,他的兩位兒子個性截然不同,老大外向、有創造力,老二害羞內向,然而無論再怎麼忙,他都會撥出時間與孩子相處,尤其是為了教養兒子們游泳,他還先去學會如何教導孩子游泳的技巧,「小孩從自己身上學到終身有用的本領,很有成就感。」

【2011/03/13 經濟日報】

職場巡禮/和主管良好互動

【經濟日報╱潘俊琳】

人際關係的和諧,是快樂職場的重要因素,據調查,員工離職,有超過一半的原因是和主管互動不佳,如何和上司維持良好的關係,是每個職場人都必須學習的課題。

詮誼整合行銷顧問公司總經理陳辭修表示,尊重主管不代表事事都得看主管的臉色辦事,當遇到可以解決的小問題,員工應該依照自己的專業處理,不要以為凡事請教上司就是尊重他,如果連該有的判斷力都沒有,一遇到事情都去請示主管,那主管煩也煩死了,又怎麼會有好印象?

遇到影響層面廣泛的重大決策,就應該事先和上司商量,並定時匯報工作的進度,不讓主管感覺自己狀況外,這是部屬該拿捏好的分寸。有企圖心的員工,應該主動去承擔自己有能力和體力所能及的更多工作,這種積極任事的表現,沒有主管不欣賞。

人與人之間真誠的讚美,不僅可以運用在一般的人際關係,更是與主管和同事相處時的潤滑劑。陳辭修表示,讚美要真誠,否則就可能淪為諂媚變成馬屁精,真誠的讚美必須要透過觀察,每個人都有長處和優點,如果能夠針對主管的優點真誠讚美,在主管心中的好感度,也會直線上升。

陳辭修也指出,贏得主管重視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將上司無意間的談話,認真予以實現。這種「懂事」的員工,最讓主管喜出望外,覺得「足感心」。

對於主管的指責,與其立刻為自己辯護,不如換個心態,以接受「訓練」的正面態度,設身處地站在主管的角度,思考主管為什麼會這麼說?為什麼會這麼想?並專心聆聽上司的說法,避免搶先一步表達自己的意見,透過理解和溝通,設法改善主管所指責的問題所在。

這麼做並非只是為了何迎合主管的喜好,而是自我在職場進步的一種學習,有了這種正面的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是個大家都樂於親近的人。

對於自己經手的業務,陳辭修說,不要吹牛、更不能說謊,提出建議時,儘量從正面的角度,有憑有據地闡述自我見解。若是自己的想法和主管相左,發言儘量謹慎。對於性情隨和的主管,可用玩笑式陳述,嚴肅的主管不妨用書面建議,自尊心強的主管,可試試稀釋建議法。適時指出錯誤,同時顧及到主管的顏面和自尊,也會在主管心中留下好印象。

【2011/03/16 經濟日報】

快樂管院周記/自信謙卑的態度

【經濟日報╱盧希鵬】

我跟學生說,做論文除了學習研究的知識外(to do),也在訓練你的態度(to be),是一種「自信而謙卑」的人生態度。

我在教我實驗室學生做研究的第一堂課,都會問他們,如果把研究題目訂為「女人心理」,是不是一個好題目?

這個題目很有趣,但是你可能畢不了業,因為這個題目太複雜了。那麼,「40歲的女人心理」是不是一個比較好的論文題目?有些同學逐漸瞭解我在說什麼,會默默地點點頭。

接著我問他們,那「40歲單親媽媽的心理」是不是一個更好的研究題目?同學笑了。如果是「40歲單親媽媽失業心理之研究呢」?我相信有些同學心中在笑老師好無聊。

那麼「南部40歲單親媽媽失業心理之研究」,是不是又不一樣?還有北部的、東部的、美國的、韓國的、義大利的…。那麼,20歲、30歲、50歲、60 歲…,是否都會有不同的心理?此外,失業心理、戀愛心理、教育心理、工作心理…,是不是又不一樣?還有,單親媽媽、不同行業的婦女、不同職位的婦女…,也會有不一樣的心理反應?

如此一來,當做了100篇女人心理的相關研究之後,我們才可以很謙卑地說:「我應該算是女人心理的專家了。」

我們實驗室做的是「創新接受(人們會不會接受一項創新)」的研究,對設計者而言,我們必須設計出一種被消費者接受的創新才有價值,因為一件創新無論多有用,如果沒有被人們接受,一點用都沒有。對投資者而言,我也必須要預測,某項創新是否會被社會大眾所接受,因為這會影響到你的投資報酬率。對行銷者而言,也要學習操弄一些變數,讓一項創新,能夠更快地被消費者接受。這是我們研究結果的應用。

過去20年,在這個領域中對各式各樣的創新技術做了100多篇的研究論文,我都不敢說自己是這方面的專家,何況你們只做了一篇。所以,當你只做了一篇研究,你必須自信,不然無法通過口試,你也要謙卑,因為你真的不懂。未來,你也會在公司中工作,你的工作也只有一分,你又豈可說自己是專家?

在你的工作崗位上,你要自信,你當然要成為工作崗位中的專家;但是對別人的工作,你要謙卑,因為你永遠可以在別人身上學到不一樣的觀點。

我喜歡學校EMBA同學間永遠互相稱呼對方為學長、學姊,即使你是新生,我還是稱呼你一聲學長、學姊,因為我們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部分。

許多小學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只因為讀過10萬個為什麼,讀過研究所(特別是博士)的同學,就開始漸漸知道自己瞭解的只有一點點,以致於研究所畢業後氣質就在改變,變得比較內向、比較自信、也比較謙卑。

是的,沒錯,我是說氣質就在改變,並沒有說會變得比較好。(作者是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院長)

【2011/03/1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