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8日 星期日

EMBA手記》無法計算清楚的交易

■ 吳仁麟
同學詹姆士新聞系畢業之後,決心走電影這一行,在美國東岸名校練就一身本事準備回台灣當導演。他沒有很多機會拍電影,卻成了挑片專家。
地球上各個角落,每天都有片子出品,大部分的好萊塢商業電影都有片商的背書和操盤。詹姆士的本事,就是在主流商業電影之外,發掘一些小成本或冷門的片子,用好價錢買進台灣,再賣給電影院、DVD租售通路等電影發行通路。因此,他必須對台灣電影市場有極高的敏感度,特別是所謂的「獨立製片電影」。
明日之星 點石成金
所以在「數位內容」的課堂上看到詹姆士,我一點都不覺得訝異。從產業發展的方向來看,台灣不得不在數位內容產業上使力,連政府的兩兆雙星計畫,都把數位內容視為台灣產業的明日之星。
電影正是數位內容產業的重點商品,以全球市場規模來看,一部好萊塢電影的市場規模,早已大幅超越一般的國際商業交易規模。舉例來說,「星際大戰」全球票房收入18億美元,更令人咋舌的是這部電影所帶動的唱片、玩具、圖書和電玩軟體等周邊產品銷售,總產值高達45億美元。所以,「數位內容」看來是個可以點石成金的產業。
這一天,上完「數位內容」這門課後,我和詹姆士大聊「電影」這門生意。
「你的論文題目定了沒?」我問詹姆士。
「定了,談電影產業的交易機制。」他答。
「交易機制?」我試著去搞清楚這四個和「數位內容」一樣讓人困惑的中文字串。
「這有什麼值得研究的?」我問。
「因為電影這種商品,從頭到尾都不是一件可以讓人搞清楚,每個生產環節該值多少錢的產品。」詹姆士開始談他所了解的電影產業。
市場感 決定價格
他認為,這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商業,像電影一樣,難以計算每個過程的交易成本。在工商社會,任何一項交易的背後都是一連串精準的數字計算,從原料到生產、銷售,每一個階段都必須算出成本和收益。就像開餐廳,從採購原料開始到服務完一桌客人,用多少的成本賺了多少錢,一本帳記下來,清楚而透明。通常每個產業的投資報酬率都有一定的極限,不管是製造IC晶片還是生產PC,每個產銷過程都有一套精準的估價法則。
但是一部電影尚未拍攝、甚至拍完後,任何人都沒有能力評估出一個準確的價值。比如說,一旦湯姆克魯斯答應要寫一個劇本,即使這個劇本目前只有50字的大綱,細部結構都還沒發展完成,就可能籌到1億美元的拍片資金。
但是,這部八字都還沒有一撇的電影未來到底能值多少錢,可沒人說得準。話說回來,你也沒有辦法建立一個規則,去幫每個產品訂一個大家都認可的定價,在這個產業,大家都靠一種莫名的「市場感」在運作。
「就好像我挑片子,一部片子能賣多少錢該怎麼賣理由是什麼這些知識都在我一個人的腦袋裡,要我一一說清楚,老實說我也沒辦法說出一個道理來。」因為說不清楚,詹姆士就決定拿來當作EMBA的畢業論文題目。
我向詹姆士預約了一本他的論文,請他口試過了之後,記得送我一本,而我,則以美酒和雪茄與無限的祝福作為回報,看來,這也是一個無法計算清楚的交易。
(作者是政大科管所EMBA,e-Mail:vin.wu@udngroup.com,部落格blog.yam.com/colanews
【2006/05/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