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榮譽感也是一種競爭力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D3版 劉順仁 2006/5/31
在逆境中仍堅持誠實正直最終突破,或不因一時成功自滿而能時時鞭策自己都是企業家榮譽的典範
近年來,國內外企業都傳出不少弊案。顯然,財富對這些企業領袖的誘惑力,遠超過榮譽感(Honor)。但是,因為榮譽感或失去榮譽的羞辱感所激發起的競爭力,其實是人類組織行為中一項古老而優美的傳統。
例如,大家公認中國歷史上進行國家總體改造最徹底、最成功的案例,要算是戰國時期秦朝的商鞅變法(西元前359年及350年2次變法 )。宋朝的大政治家王安石極為推崇商鞅的執行力(西元前390年-3 38年):「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此外,商鞅變法影響深遠,秦朝以降,中國的政治社會制度,大致不出商鞅設計的精神,例如重農抑商、土地私有化、郡縣制度,統一度量衡等。無怪乎清末民初的大學者章太炎會說:「垂兩千年之制,秦制也」。
商鞅變法能夠成功,大部分必須歸功於支持他至死不渝的秦孝公。秦孝公20歲登基,他變法的決心來自於榮譽感。這位年輕的君王曾憤慨的說:「三晉(指韓、趙、魏三國)攻奪我先君 (指曾經是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於心。」這份榮譽感(或者是被諸侯輕視的羞辱感),讓秦孝公允許商鞅在執政的20年間,抗拒貴族階層強烈的反對與變法初期人民的不滿。而商鞅變法使秦朝由西北邊疆的落後國家,變成「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
另個有名的例子,是莎士比亞筆下的亨利五世(HenryⅤ)。亨利五世即位之初,因為受到法國查理6世的侮辱,因而決定攻打法國。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 -1453)最著名的艾金寇特(Agincourt)一役中,亨利五世只剩下瘦弱殘兵6千人左右,裝備精良的法軍人數則高達近3萬人。面對士氣低迷的部下,亨利五世發表了著名的戰場演說:「……要是我們能夠生還,那麼人越少,光榮就越大…,要是渴求榮譽也算是一種罪惡,那麼我就是人們中最罪大惡極的一個…」在被劣勢的英軍擊敗之後,莎士比亞透過波旁元帥(Bourbon)生動地描寫了法軍戰敗的羞愧感:「恥辱,永遠的恥辱,除了恥辱還是恥辱」( Shame and eternal shame, nothing but shame!)。
什麼是企業家的榮譽?我尊敬的是在逆境中仍能堅持誠實正直,最後終能突破困境獲得成功的企業家。我也尊敬不因為一時的成功而自滿,能夠時時鞭策自己「從A到A+」的企業家。
什麼是企業家的羞辱?我鄙視的是以虛偽的經營成果,坑殺投資人的劣質企業家。我惋惜的是因為自滿或怠惰,將企業由原來擁有競爭優勢的局面,經營成被對手後來居上,甚至最後慘遭淘汰的企業家。
秦孝公與亨利五世這2個古老的故事啟發我們,除了企業知識之外,榮譽感以及失去榮譽的羞辱感,也是激勵企業持續向上極重要的競爭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