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31日 星期三

職場觀測》薪水也能致富

■ 摘自6月號《30雜誌》
根據《30雜誌》民調中心調查,高達43%的30世代上班族,認為「存夠千萬元以上才能退休」,而「投資理財」在30世代心中的認同度達到八成以上,也顯示30世代「用錢賺錢」的急切心態。不過,在專家眼中,有著如此心願的30世代,正步向理財失敗的道路。
急著理財 往往觀念錯誤
對這43%以千萬存款為退休門檻的30世代來說,的確有充分的心急理由。就算省吃儉用地每年平均存下20萬元,至少也得上三、四十年才能存夠千萬。於是,「用錢賺錢」可說是當前30世代的普遍共識。
不過,高度普遍的理財意識,並不代表大多數的30世代就真能聰明理財。理財作家阮慕驊表示:「從數據來推估,我想最少有超過四分之一的30世代,缺乏正確的消費觀念;而存有錯誤投資心態者,更在三成以上。換句話說,每三到四個30世代當中,就有一個以上會是『理財失敗高危險群』!」
急於炫耀 於是消費過度
調查數據顯示,雖然多數30世代上班族,能把生活基本開支或儲蓄,放在薪資分配的主要部分,但仍有多達25%以上的受訪者,每個月的「娛樂花費」高於儲蓄或是基本生活所需。對於這四分之一的30世代來說,出現了「過度消費」的問題,基本上,都有壓低娛樂費用、提高存款比率的空間。
「過度消費的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是人們總急著證明自己的財力不比人差,於是急於炫耀自己。」理財作家陳鳳馨的解釋,與周行一教授對30世代的心態剖析頗為接近:為了急著證明自己、急於感受「富有」,這25%的30世代開始產生許多非必要的「炫耀性消費」。
急功近利 於是投資躁進
相對於「急於炫耀」的心態導致消費觀念錯誤,「急功近利」則是造成30世代在投資策略出現麻煩的元凶。周行一簡單解釋其中邏輯:「因為急功近利,所以投資時多半存有短期獲得高額報酬的心態,但在投資的世界裡,報酬與風險恆成等比關係,可能獲取的報酬愈高,可能遭遇的風險也就愈高,於是,急於獲利的結果就是忽略風險。」
周行一指出,從問卷調查當中「希望能在幾歲退休」這個問題,可以推斷30世代的基本投資心態,「如果期待自己能在50歲以前就退休,那麼,反映於投資行為,就有可能操之過急。」調查數據顯示,竟有多達43.6%的受訪者,希望在50歲以前早早退休養老,「看得出來,30世代真的太急了,想退休的時間真的太早了些。」陳鳳馨如此解讀。
急緩錯置 於是保險不足
遠銀保代公司董事長喻芝蘭表示,在規畫保險時,應該秉持所謂的「雙十法則」,即「保費是收入的10%,保障是年收入的十倍」,如此,才能用最有效率的費用成本,取得足夠的財務保障。
保誠人壽通訊處經理吳聲達則指出,30世代不該把保險、投資、消費的順序本末倒置,如果先是急著享受消費、急著投資獲利,最後才考慮到可能讓你財務狀況一夕翻盤的風險,那麼,顯然低估了風險對人生的影響。
總體來看,有相當比重的30世代理財心態失之過急,以致進退失據、全無方寸地「病急亂投醫」。好消息是,對30世代來說,理財是個漫長的旅行,你有絕對的機會重新認清理財目標,及時調整心態與策略,轉向成功的方向再出發。
【2006/05/3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