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8日 星期日

哈佛案例》現場直擊

■ 陳珮馨
很顯然,個案男主角---約翰---突然接獲升官消息,還來不及欣喜,就陷入痛苦的抉擇情緒。一邊是他對祖國愛爾蘭的深切情感,另一邊是機會難得的升遷機會,到底應該選擇「國家」還是「公司」呢?
主持這場個案研討的台大國際企業教授趙義隆,為了讓大家體會約翰騎虎難下的心情,特別準備一系列愛爾蘭風光的投影片,帶領大家飽覽都柏林寶斯橋(Balls-bridge)、吉尼斯酒廠(Guinness)、殿堂酒吧(Temple Bar)…。
坐在台下的高階經理人,不少人曾經放洋海外,不管是攻讀學位或異鄉任職,多少都能體會約翰的內心世界。
跨國經驗豐富的ABC悠美國際公司董事長石賜亮,率先分享他的過往經歷,當年他在ABC悠美國際表現傑出,幾乎做遍了一級主管職位,公司決定派他負責香港的公司。
世界觀vs.故鄉情
可是,當時他結婚第七年,兩個孩子還在念國中、國小,外派香港不可能帶著家人。於是,石賜亮主動和公司協商,要求外派期間,必須每二周回台灣一次,接下來三年,他努力在香港拼事業,同時也很珍惜隔周和家人的相處時光。
因此,石賜亮認為,約翰應該具備專業經理人的精神,培養高度的調適能力,也就是能跨越文化、國界的藩籬,迎接「世界是平的」全球趨勢,這樣才是正確的職場態度。
一位擔任醫師的學員,也分享不同的生命故事。兩年多前,他全家原本定居紐約,工作、生活不虞缺乏,但就是少了一份歸屬感,「很美麗,但不是故鄉」,他嘆口氣說,於是舉家遷回台灣,不管生活機能有多少缺點,他決定要和台灣「共存亡」。因此,他格外能體會,約翰希望待在愛爾蘭的心情。
結果論vs.真性情
這一段分享,引發不少高階經理人的回應。但是到後來終於有學員按耐不住了,跳起身來,提問到底這一次的個案要談什麼?因為個案的故事性很強,牽涉的又是個人抉擇?
一位學員立刻回應指出,在企業職場上,大家總是把牽涉個人、家庭的事情,判定為「非理性」的考量,但事實上,這些不但和每個人切身相關,也和每一次的職涯選擇脫不了關係。
這位學員談到七、八年前的一段插曲。一次,他發現公司業務主管業績滑落26% ,立刻當面質問原因,對方遲遲答不出來,他一連質問了三遍,這位業務主管終於開口了,原來他的孩子生病,已經住院兩個月。
過了這麼多年,他總忘不了這件事,也時時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每天急著看數字,卻忽略「人」,才是管理最終的核心。
於是,大家回頭討論約翰的「抉擇」關口,有些學員認為約翰必須時間、好好和太太費歐娜溝通,一起決定未來的人生方向,也有人建議約翰和費歐娜,可以先飛一趟美國加州,親身視察未來的工作場所、生活環境、社區資源等,再做最後的決定。
另外有一些學員,從不同觀點切入,認為約翰面臨的困境,不單是個人抉擇,母公司全球生物科技公司BioSol也必須負起責任。
尤其,從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看來,跨國公司要員工升遷、調職,應該事先提供充分訊息。
比如說,邀請約翰和費歐娜實地走訪美國總公司,或是清楚地告訴約翰,一旦升遷策略部門負責人,將會遇到哪些挑戰、工作內容,以及未來三年的職涯規劃等。很顯然,約翰所屬的公司都忽略了這些。
傾聽內心的聲音
不過,討論這麼久,大家顯然仍是難以幫助約翰,在祖國愛爾蘭和絕佳的晉升機會中,做出最佳抉擇。一直到末了,一位女性學員站起身,表達她的強烈不解,為何大家能夠如此「理性」地,嘗試幫約翰分析出一條路來?
她認為,約翰必須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follow your heart),才能真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放眼所有的成功人物,不都是先聆聽了內心的呼喚,於是終能不顧一切、邁向最終的人生標竿。
【2006/05/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