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8日 星期五

服務迷霧》讓顧客無法自拔

■ 林婉如
CNN電視台節目中,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士,正在討論「全球化是否就是美國化?」其中一位教授說:「為什麼美國文化這麼容易被當地人接受?這是否意味:其他國家的文化已經先行影響美國文化,所以,美式文化才可以這麼輕易被接納?」
由於節目是現場播出,討論的又是類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現場自然各說各話。只見教授舉一個例子:「一個男人帶著媽媽、妻子和女兒出遊,在一陣湍流中,她們三人幾乎溺水,如果你是這個男人,會先救誰?」然後,邀請現場各國人士發表想法。結果,當然是各自主張,沒有對錯。如節目中討論的題目一樣,文化的形成,過程比結果重要。
節目中,教授運用「戲劇式」的溝通方式,邀請來賓參與,讓他們有深層的體悟。服務業也不乏戲劇式的服務,讓顧客在過程中扮演一個角色,讓整個服務流程宛如一場戲劇,顧客是演員,自然「無法自拔」,對企業忠心不二。
美國柏克萊的一家咖啡館,運用這個方法,成功地讓業績三級跳。他們請流浪歌手駐唱,由顧客充當評審打分數。評分標準分為三級,A或B級都算通過,若歌藝被顧客評為C級,顧客就得接受歌手的挑戰,由其他顧客評選勝負。這種較勁的方式,滿足美國人愛現又愛競技的個性,自然大受歡迎。
給顧客一個「位子」或「角色」,讓他們參與,除了可提高消費樂趣,還可加強成就感,感覺自己是服務活動中的一份子,與企業不可分割,當然也就加強顧客對企業的忠誠度。
這家咖啡館還曾運用這個方法化解危機。當時因為成本考量,以成本較低的咖啡豆,取代正統愛爾蘭咖啡採用的咖啡豆,導致一群喜好這種口味的顧客流失。為了挽回顧客的信心,他們決定向顧客認錯,同時讓顧客在認錯的過程中摻一腳。
咖啡館先向神父告解,承認過去的錯誤,得到教會的支持。並設計一份邀請卡,向顧客承認因一時失察,誤用不對味的咖啡豆,邀請顧客做完禮拜之後免費無限暢飲正牌口味的愛爾蘭咖啡。讓顧客參與咖啡館的「重生」過程,扮演「督導」的角色,感覺自己身為顧客的「價值」。
星巴克咖啡則邀請中產階級意見領袖試飲咖啡,廣納顧客意見,讓顧客覺得自己是咖啡的催生者。
別讓顧客成為局外人,根據行業屬性設計活動,讓他們參與其中,無法自拔。
(作者是我思形象教室總經理、生命動能協會輔導諮商師,e-mail:phoebe3302000@yahoo.com.tw)
【2006/08/1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