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4日 星期一

許文龍的老漁人哲學

管理雜誌第386期(2006年8月) 楊永妙 2006/8/14
1953年憑新台幣二萬元起家,員工只有四人,近50年的經營,奇美成為台灣經濟奇蹟中的「奇蹟」企業;1998年,許文龍進軍高科技產業,成立奇美電子跨進TFT-LCD產業,以後進者之姿,快速躍升為全球重要製造大廠
彈性:養財務恐龍
  投入台灣目前資金需求最龐大、景氣循環最明顯的面板業,最讓人好奇的尤其是,過去以「不借貸」為美談的奇美文化,在不斷應付面板密集的資金需求下,大舉借貸,甚至私募,以應付「養恐龍」的需求。
  奇美堪稱最會籌資的TFT面板廠;2002年,奇美搶建第四代生產線在即,創下了台灣上市科技公司第一次「私募」的案例。截至2006年上半年,奇美電子募集的資金已接近新台幣2,000億元。
  面板產業的特性是,每當舊廠投資尚未回收,新廠的投資就必須如火如荼地展開,若是不跟進,立即喪失國際競爭力。「要比速度,也要比時機。」
  懂得釣魚的許文龍,深諳商場海洋,所以堅信經營只是適應環境的活動。或許這正是跨進TFT-LCD產業後,奇美「勇於」大舉借貸的主因。
圖說:沒有人不知道許文龍喜歡釣魚,但很少人知道,看似樂天知命的他,深諳的是,在企業海洋征伐搏鬥之際,什麼時候需要耐力,什麼時候要靠驃悍的勇勁。
分析:贏在成本控制
  就像釣魚的樂趣,始於熟悉潮汐和魚群出沒習性,許文龍的經營之道,也從「分析」起步;40多年前,許文龍的對手,忽略「薄板耗工,厚板省工」的道理,許文龍故意將薄板客戶全倒給對手,結果,對手終告不堪賠累。
  TFT-LCD的相關零組件眾多,奇美電則積極佈局上下游產業,並在台南科學園區大力推動液晶園區。產業分析師認為,奇美電創造的群聚效應,使之取得原物料的議價能力,高於競爭者。
信任:賺長期顧客
  就像釣魚的人,懂得依照魚的胃口,鈎上對味的魚餌,賣魚亦然。許文龍說,自己如果去賣魚,第一個月會跟顧客說,自己賣的魚不夠新鮮,其實賣的是新鮮的魚,「到第二個月,我才跟客人講,今天的魚很新鮮喔!」號召顧客主動接近,形成口碑,之後客人會認識我,自動找我,因為他知道不會被騙,第二個月開始,生意會愈來愈好。」
  許文龍向來認為,一時逞快或許可以搶得短期利益,但長期而言,並不會帶來公司最佳利益。
  就像許文龍的賣魚哲學,在於投資顧客的信任,以培養長期關係。TFT-LCD生產特性之一,在於搬運不易,關鍵組件的面板廠、材料、機器設備廠商最好在同一區域,形成產業聚落,而產業聚落的關鍵優勢在於掌握「材料」及「成本」。
  玻璃基板對於面板極為重要,奇美曾貸款給美商康寧擴建玻璃基板,所以一旦玻璃基板缺貨,「康寧一定優先供給奇美,」分析師指出,許文龍的慷慨,將在關鍵的時候顯現力量。
創新:找錯是為了找對
  研發的本質在於創新的企業文化,奇美,除了對研發投入超過新台幣80億元以上,更可貴的是,以管理機制,鼓勵創新基因。奇美採取自行研發技術,因為,許文龍認為,技術自主才是掌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買技術頭腦」更是「買未來」。奇美電後來成為台灣第一家接獲外商代工訂單的TFT-LCD廠,更成為台灣首先將自行開發成果,「技術」授權到國外市場的面板業者。
  因為,在奇美,在「找對」、「不找責任」的文化下,「錯誤的摸索」反成了研發的動力,並成為奇美無形的寶貴資 產,「一旦人的潛能能發揮,所有idea就會一直跑出來,」許文龍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