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16日 星期日

網路創業家 打造新世界

■ 陳家齊
在經歷網路泡沫後,網路創業家們這次捲土重來,以創新的思維和更成熟的技術,打造更開放的新網路世界,並創造巨大的商機。
新聞周刊近日報導,有人稱這個現象為「網頁2.0版」(Web 2.0),有人則稱之為「有生命的網路」(Liv-ing Web)。不管用那個詞,這種型態的網路關鍵都是社群、分享、互動,和最重要的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
由於這些網路公司仰賴的是網路使用者的集體貢獻,這些公司員工很少,使用者卻成千上萬。員工極少化,客層極大化,使得新一代的網路事業往往很快就損益平衡,開始獲利。MySpace、Flickr、Craiglist、Youtube是其中的佼佼者。「相信群眾」是第一個重點。首先提倡Web2.0觀念的歐雷利(Tim O'Reilly)說:「集體智慧可以自行整理出方向。」以Google為例,每一次的搜尋,都是個別使用者在評定搜尋到的網站是否符合搜尋的關鍵字。Google統計這些數據,排列出搜尋結果的次序,這使Google成為最成功的搜尋引擎。
第二個關鍵是「使用者參與」。分類廣告網站Craiglist只有19名員工,卻管理全球第七大的網站。數百萬人在這裡找房子、找水電工,同時也刊登廣告。Craiglist只收取十分低廉的廣告費用,因為廣告的分類與刊登都由使用者自行負責。這使Craiglist取得巨大的成功,並且嚴重威脅到傳統報紙的生存。
自行「分類」上傳內容是del.icio.us網站的創設宗旨。該網站收集使用者的我的最愛標籤(Bookmark),並且讓使用者自行決定這些標籤該歸成哪一類。del.icio.us甚至不提供標準的分類表,一切由使用者從零開始建立。這創造出許多有趣且實用的分類,del.icio.us則被雅虎買下。
而第三個重點是,讓網路內容相互「連結」。「開放你的應用程式介面」(Opening your APIs)意思是開放你的網路內容,讓使用者把這些內容綜合起來。舉例而言,使用者綜合Google Earth衛星地圖服務,以及Craiglist的分類廣告,就能精確地標明水電行的所在地。
最後,也是最熱門的關鍵:社群。所有上網的人現在不是被動的閱聽者,而都是能主動創造內容的參與者,相互連結,成為網路社群。MyS-pace提供的部落格服務就是這種殺手級應用。該網站現在有6,500萬名使用者,並且很可能即將超越雅虎,成為全球流量第一大的網站。媒體大亨梅鐸(Rupert Mudorch)去年以5.8億美元買下該公司,現在看來似乎太便宜了。
Flickr是另一個熱門的社群網站,本來是一家網路遊戲公司,後來採納使用者的建議,變成一個巨大的網路相簿,目前有250萬名會員。Flickr迅速崛起的原因之一,就是提供部落格作者簡便的連結,讓他們很容易把Flickr的圖片放到部落格上。Flickr已經成為最即時、最全面的全球影像網站。在 2004年印尼澳洲大使館遭到恐怖炸彈襲擊時,當時只有六萬名會員的Flickr,搶先在新聞媒體之前貼出爆炸現場照片。雅虎以3,500萬美元買下Flickr。
YouTube則是一個成立不到一年的網站,總共只有25名員工,網站內容全部是使用者上傳的短片。YouTube現在每天有3.5萬則短片上傳,總共有3,000萬則影片。這種內容量不是任何單一企業所能提供,一切靠網路社群的自發上傳、自發組織、自發分類。
有了MySpace和Flickr這種社群網站,任何想一舉成名的人,都不再需要通過傳統媒體的層層把關,直接向網路世界發聲。原本沒沒無名的喜劇演員 Dane Cook在2003年12月時設立他的MySpace部落格,接受所有「加入好友名單」的邀請,直到他的好友名單多達100萬人。藉由在此累積的人氣,他現在主持一個熱門綜藝節目,簽下一個HBO節目,並且推出一張極為暢銷的CD。
不過也有人對所謂的Web 2.0嗤之以鼻,指出現在一大堆新創網路公司的模式都是:在家裡設立公司,把網頁程式外包給在網路上找到的印度工程師,從使用者取得內容,讓使用者自行管理,累積人氣,然後巴望雅虎把他們買下。
但是即使對新網路現象持保留態度的矽谷投創業者川崎蓋伊也承認,許多新點子的確有道理。他說:「人們總是希望分享、合作。」而能找出新的網路分享與合作方式的網站,就有可能成為下一顆新星。
【2006/04/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