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9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風格 形塑美學經濟

書名:風格社會
作者:劉維公
出版:天下雜誌
為什麼「慾望城市」的凱莉和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的一言一行,能吸引人們注意力,帶動流行風潮?風格趨勢專家、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劉維公指出,「風格」,是他們擊敗其他公眾人物,擁有權力的重要來源;而這樣的風格特色,也為個人品牌創造了無限的經濟價值。
事實上,「風格」不僅為公眾人物帶來與眾不同的競爭力,也在無形間透過消費文化與產業結構的改變,影響了你我的生活,我們正生活在風格社會的國度中。星巴克、頂級超市的出現,證實了風格的力量;LO-HAS、OFF學等概念,也是風格生活的體現;甚至夜店文化,也是一種風格。
本書強調,「風格」已成為人人必備的「生活技能」,「風格」也意謂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台灣已經從理性、注重功能的「麥當勞化」社會,演變到現在感性、注重質感的「星巴克化」社會;而現代企業講求的是,販賣符號價值與美學氛圍,因此我們會看到台北101購物中心的Jasons Market Place超市、微風廣場超市等頂級超市的出現,購買生活必需品不再只有傳統超市一種選擇。
書中指出,傳統超市和頂級超市的差異不在於商品價格高低,而是美學元素的運用。於是,走進頂級超市就像來到美術館,挑高而寬敞,柔和的黃色聚光燈取代單調的日光燈,進入賣場就像來到觀光景點,為消費者創造新奇的體驗。這就是消費者願意接受產業改採美學風格訴求的表徵。
風格社會成形後,產品必須具有品牌力,支撐其產生更高的價值;但目前台灣對於品牌還存在著不少誤解。在台灣,往往認為品牌創造,只要透過大量的產品曝光與大手筆行銷。然而,品牌價值的創造需要有知名度以外的因素;隨著風格社會的成長,消費者將愈來愈重視品味、美感、體驗。空有知名度而無獨特美感的品牌,將不會引發消費者強烈的共鳴。
至於產業如何善用風格社會的影響力,創造真正具有風格的產品?書中提出三個未來趨勢———風格技能的學習風潮、親密關係成為奢侈品、美感部落的蓬勃興盛。產業若能跟上這三個趨勢,必可引領邁向真正的風格產業。
不讓風格社會淪為一時流行,必須深化其內容作為後盾,也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美學經濟。
【2006/09/0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