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6日 星期三

編輯檯觀點》3,000萬元的一堂課

游美月
在大陸媒體幾乎一面倒地口誅筆伐下,鴻海集團終於宣布與上海第一財經日報大和解,撤銷對報社及記者的訴訟,雙方並發表五點聯合聲明,互表歉意,共同聲明指出,「媒體當尊重企業正當權益,企業也應尊重媒體正當合理社會監督職責」。
九一記者節才過後二天,這起兩岸媒體關注的官司得以化解,對企業與媒體都是意義深遠的一堂課。
鴻海告媒體不是新鮮事,前年摃上台灣媒體,首開索賠新台幣3,000萬元天價並假扣押記者財產的先例,引起軒然大波,最後在各方關切及協調下,撤銷告訴;今年6月英國星期日郵報報導蘋果電腦代工廠─鴻海旗下富士康員工疑有超時工作情形,上海第一財經跟進報導,鴻海隨即以維護公司商譽,控告第一財經記者及主編,索賠人民幣3,000萬元,並假扣押兩人財產。
沒想到此舉卻引發大陸民氣沸騰,迫使鴻海大幅降低索賠金到象徵性的人民幣1元,依舊抵擋不了大陸媒體及網民的怒氣,終於作出和解的協議。
鴻海告媒體,自然有他認為的道理,只是手法引起爭議,在台灣已經出現負面評價,卻又複製到彼岸,兩次戰役或可對媒體產生寒蟬效應,但企業形象的折損,恐怕是難以估計的。
上海第一財經在事件發生時,受到大陸廣大網民的支持,和解後卻反而遭到質疑,該報總總輯秦朔在報社的網站面對網民,說明「為什麼和解,還有歉意?」他說,受尊敬和可信賴是該報的核心價值,一定要在新聞品質上贏得無懈可擊,在這一點上,該報報導最後段落顯得誇張,確有瑕疵,如果以一篇有瑕疵的報導大獲全勝,他說服不了自己,不是真的勝利,對富士康也不公平。秦朔坦承「瑕疵」,但堅持專業的道德勇氣不會因此減損。
美國蘋果電腦在這場官司中無疑地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依照蘋果供應商行為準則,違反者將會被撤銷巨額訂單,這是鴻海不惜大張旗鼓興訟的主因。
英國媒體的報導,讓蘋果電腦不得不派出規模龐大的調查團,進駐富士康深圳工廠全面調查,8月17日蘋果公司網站登出調查報告(Report on iPod Manufacturing),範圍從勞動標準、工作及生活環境、薪酬、加班及勞工待遇等,結論是該供應商遵守相關規定,沒有重大瑕疵,但也有不如人意之處,調查團已與供應商著手解決。
但這份報告仍然沒有完全化解疑慮,英國BBC引述國際自由勞工聯盟的說法,質疑蘋果在中國的代工廠有3萬員工,卻只對其中100人進行面談。蘋果在意輿論的反應,因為這關係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品牌形象,蘋果可不想在廣大的中國消費市場上缺席。
「血汗工廠」事件,是光炫耀人科技產業最底層的現形,這條供應鏈串著國際知名大廠、低價搶單的台灣(韓國)代工廠,以及號稱「世界工廠」的中國大陸廉價的勞工。
工資太低、工作超時及工作環境惡劣的血汗工廠,在大陸華南地區存在多時,低廉勞動力是中國大陸國際競爭優勢之一,這是中國政府追求經濟成長的必然,但隨著經濟結構轉變,勞動力成本上升之勢已無法抵擋,當國際大廠對大陸的想像,從提供廉價工人的「世界工廠」,轉為13億消費人口的「世界市場」時,這一條供應鏈已經開始質變了。
美國最大的百貨連鎖巨人沃爾瑪,7月底宣布在大陸泉州成立第一家工會,公司高層從抗拒到公開表態支持中國政府建構和諧社會的努力,將在沃爾瑪在華商場廣設工會,因為,沃爾瑪意識到,那是她繼續在中國做生意的唯一選擇。
鴻海與大陸媒體的官司已了,但引發的效應才開始發酵,大陸媒體提出勞工行政部門職的質疑,深圳市已把鴻富錦列入必須在今年組建工會的企業名單中;蘋果電腦宣布,將繼續委派國際工作準則單位,在今年底完成所有Mac及iPod最終裝配供應商的檢查。
包括鴻海在內的台商,恐怕得重新評估大陸的勞動成本,以及在國際產業鏈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是經濟日報總編輯) 【2006/09/0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