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日 星期四

兼顧長短期績效才能走遠路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15版 林淑燕
2005/4/18
企業領導人追求公司的長期績效表現,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外界在評估一家公司時,卻常常用最近一季的季報,來評估其表現到底好不好。外界用短期績效來評斷企業是很嚴酷的考驗,可是企業的掌門人如果不重視長期績效,又可能為企業種下衰敗的種子,兩者不可偏一,但又該如何兼顧?
針對這個兩難問題,麥肯錫季刊以1984至2004年名列於美國S&P 500的266家企業進行研究發現,一個企業如果能將長期績效與短期績效調節好,則其生存機會、獲利、股價穩定等都會有較突出的表現。
績效調節攸關永續經營能力
麥肯錫將這266家企業分成4種,分別是長短期績效表現優異的,長期績效好、短期績效控制不好,短期績效好、長期績效不佳,兩者皆表現不好的。之後,以長期整體股東權益(total returns to sh areholders,TRS)、公司存活率、CEO在位時間、股價變動幅度來評估一家公司的經營情況。
結果發現,能將企業的長期與短期績效做最好調配的,整體表現最佳而且股價表現也最穩定,這種公司存活率最高;在這項調查中,1 984年到2004年為止,20年下來還存活的公司有高達73%,相對於其他績效表現只有中等的企業的存活率只有57%來看,顯見能否調節好公司績效來源的能力,和公司的永續經營能力有很大關係。
至於長期績效好,可是短期績效不佳的公司,則是在存活率表現上和前者差不多,可是其他表現則比較差,至於短期績效好,長期並不好的企業,則是股價表現比較好。
成功企業還是以長期績效為主
要能得到投資人的喜愛,面面俱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麥肯錫這項研究發現,在所有抽樣樣本中,高表現的公司裡面只有少數是不理會這些外界因素的干擾,他們之所以績效好,完全是靠著成功的產品或服務。
擁有大筆資金的公司,想在現今財務操作工具滿天飛的環境中,為製造長期績效找到方法一點都不難。可是大部分的企業沒這麼好運,其總經理或主事者都得在最有限的資源以及股東的強大壓力下,想盡辦法馬上在績效上顯現好成績。
麥肯錫認為,即使是前面那種碰到好產品或服務的超級好運,也會有賞味期限的問題,資金充沛的公司有時候也會好景不再,不管企業到底是用哪些方法來滿足短期績效跟長期績效,長期以來,企業花了這麼多時間在努力達成這個目標,到底他們應該如何是好呢?
麥肯錫從許多成功企業身上,找到一些可參考的方法:
1.成功企業的眼光還是放在長期為主。即使短期績效壓力不小,而且隨時出現,他們還是會企圖讓眼光放在短期績效的CEO們,多注意企業的創新能力,好為企業鋪好長期獲利的來源。
2.成功企業常常會在內部引進多元的策略流程,在現有基礎上找出較具潛力的成長機會,進而可以讓內部管理更敏捷,隨時可以反映出什麼該放手、什麼該加強、什麼該改進。
3.成功企業會善用財務工具,讓短期與長期績效達到原定目標。
當然,如果企業還能具備高超的管理技巧、組織彈性以及過人的執行力,還是一樣有機會做到短期績效,與長期績效兼備的目標。
(本文摘譯自麥肯錫季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