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30日 星期一

職場EMBA》培養正確的組織氣候

■ 杜書伍
一個組織的「氣候」引導每一位成員的走向,影響是全面性的。如果組織氣候低迷,所有成員都會籠罩其中,士氣跟著低落;又如組織瀰漫輕挑、散漫的氣氛,定會影響員工的積極性、專注程度。因此,建立「正確」的組織氣候,是主管工作的一環。
組織中常見業績好時,所有成員儘管忙碌,但士氣高昂;相對地,業績不好時,員工擔心飯碗不保,即使工作負荷相對較低,士氣仍跌到谷底。這便與組織氣候有關。
引導正確態度
培養正確的組織氣候,首先不能讓成員單憑感覺判斷事物。主管應該引導成員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各種訊息:業績好、工作特別忙碌時,主管應明確告訴員工,這是暫時的情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否則,業績好也可能帶來負面效果。
無論面對何種狀況,領導者都要冷靜、理性地指出問題的核心,避免員工從表象來看事情,否則,士氣崩跌可能有如潰堤一般。
以物流中心為例,業績好時,出貨量特別大,工作負荷增加。頭一、兩天,員工士氣高昂,足以因應一時的工作量增加,但若工作壓力一直未減,過於疲累可能使員工士氣迅速受挫。因此,主管一開始就應明確告訴員工,忙碌的日子會持續多久,讓所有人都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自行調適本身的工作狀況。
對業務單位而言,業績高峰最常面臨的問題是客戶信用額度不夠。主管應預先提醒業務人員,先行設法解決,以免業務人員衝刺業績,卻因為客戶信用額度用滿而徒呼負負。
反之,業績不好時,主管也應仔細判斷這是短期波動,或長期現象。如果只是短期波動,應先穩住士氣,公布打算採取的解決方法,並且小心測試市場狀況,掌握正確資訊。否則,一時的市場波動卻在員工之間以訛傳訛,將對組織造成相當大的傷害。
如果市場持續低迷,員工工作負荷相對較輕,此時,應該多花時間在員工訓練上,待市場回升時,員工能力有所提升,可以全力衝刺業績。
冷靜判斷情勢
反應過度是人之常情。例如,市場一片榮景時,人們往往過於樂觀,造成庫存過剩;市場低迷時,悲觀氣氛瀰漫,因為備貨不足,導致市場缺貨。經營者應冷靜地憑藉經驗正確判斷實際狀況,同時矯正員工過於激烈的反應,使其回歸理性。
除了客觀環境變化之外,組織成員之間溝通互動的習慣與氣氛,也是影響組織氣候的一環。舉例來說,曾有同仁為了完成某項工作而主動加班,另一名同事卻開玩笑地說:「做給老闆看的嗎?」造成當事人以後儘管有需要,也不太「敢」加班。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上述案例也反映組織成員之間的互動、溝通方式,是否建立在一定的理性基礎之上。人與人之間的言語溝通相當頻繁,因為言語上的「失誤」而帶來的誤會、困擾在所難免,主管應在組織中營造輕鬆而不失之輕浮、莊重但不流於呆板的組織氣候,謹慎拿捏分寸,避免成員之間產生摩擦。
組織氣候當中,與內部溝通有關的還包括謠言。經過以訛傳訛後,謠言往往愈形擴大。主管應主動揪出謠言,並且公開澄清,因為謠言會讓組織動盪不安、偏離正軌。
此外,主管不應該把員工加班當作一種好現象,應該仔細判斷員工加班是短期或長期現象,並妥善處理,避免因為工作負荷過重,而造成員工個人或組織的傷害。
反過來說,完全不加班也不是正常現象。每日的工作量會有高低起伏,工作量少自然較為輕鬆,工作量多,就得透過適度加班來完成,否則,將會造成工作延誤。
避免陷入盲點
再就穿著、儀態來看,一個人的穿著會影響個人的心情,更會左右整個團體的氣氛。在組織停滯或低迷期,成員穿著隨便往往會讓士氣加速下挫。因此,如何營造重視穿著、注意儀態的組織氣氛,也是培養正確組織氣候的一環。
講究穿著、儀態,經常被誤認為「重視表面功夫」,其中存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認知。事實上,在管理能力的學習過程中,最困難的一件事可能是對於觀念的認知與應用似是而非。例如,自由是公認的正確價值,但選擇自由是否代表要放棄其他的事物?又如個人處世或企業經營應重視內在與實質,但這是否表示不必重視表面的事物?從整體來看,上述情形彼此並不衝突。但是,一般人卻只看到事情的局部就驟下判斷,陷入瞎子摸象的盲點。
回到穿著的問題,我們並非為了膚淺的表象才重視穿著,而是因為這會影響工作的心情與組織的氣氛。基於上述種種原因,主管應該帶領部門養成「穿著得體」的氣氛。
組織中有許多現象是動態、顯性,有跡象可循的,只要找對方法,因應之道不會特別困難。但企業經營到一定規模之後,往往面臨繼續向上提升的瓶頸,感到力不從心;即使公司進行全面性員工培訓,但訓練成效不盡相同,使得部分落後族群成為組織提升的阻力。
諸如此類問題,往往起因於一些細微無形的因素,而組織氣候正是影響組織最全面卻又最無形的因子。因此,培養正確的組織氣候,實為主管的重要工作。
(作者是聯強國際總裁兼執行長,如欲查詢更多「聯強EMBA」,請上「聯強e城市 (www. synnex.com.tw)」)
【2005/05/3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