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7日 星期三

財會專欄》企業併購備忘錄(下)

■ 劉聖民
前已提及準備併購前應詳加計畫並尋求最佳併購機會,初步接觸併購標的時須注意的策略而後展開協商。但下列幾點亦為企業併購時,應注意之處。
窆為確實瞭解併購標的之真實現況,實地查核為必須之程序
意向書簽定後之實地查核程序是絕對必要的,其中所付出的成本亦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建議買方在這一階段延請在財務、法律、稅務及產業等有實際併購經驗及專業背景的人士。此外,企業內部團隊與其他外部專業人士應可同時提供企業營運面、商業面和市場面等深入的見解,而這些很可能會影響買方對企業營運和價格的看法,也對併購成功與否影響甚鉅。
儘管對於「詳細地」實地查核程序沒有明確的規定,經過查核後,應該掌握併購標的過去和未來的重要相關資訊。例如實地查核報告中,至少必須包括影響企業未來盈餘、歷史盈餘、資產、稅負和法律相關的尋常與非尋常項目的詳細資料。來自併購標的的相關稅負風險,可能是交易難以推動的因素。
根據過去的經驗,我們會建議實地查核的範圍應再擴大到以下幾個方面,以協助企業併購後的整合與推動:環境、資訊電腦系統、退休金計畫、生產流程和系統、企業對高級主管階層的保險保障範圍是否合理、其他與營運直接相關法律議題,如專利權、代理權、技術授權、保險足夠性、委外合約移轉、特許移轉等。
此過程通常需要數周的時間,在維持機密性的原則下,最好盡可能進一步取到賣方揭露相關資訊許可。若為換股交易,賣方不是不可能要求對買方做實地查核,而查核之內容將視情況而定。
當沒有使交易破局的爭議產生時,實地查核可提供以下幾點的基礎:
悆可以對併購標的的財務狀況有更正確的評估,進而幫助擬定未來的經營計畫。如此一來,對於未來的融資需求可有具體的瞭解。
悆當發現任何問題而使評價改變時,可以有再協商的機會。
悆擬定併購合約時,要確定適當法律保障的存在,以處理併購標的相關或有稅負。
悆交易合約中設定適當的法律保障以處理可能衍生的風險。
悆此時雙方對交易價格將進行最終確定。
窆交易完成階段及併購後整合應考量的事項
一旦完成繁複的實地查核和敲定價格,進行最終合約簽定至少需要一個月以上。在這段期間,需準備好所有相關的法律文件和資金。身為一個併購企業,這段期間也會很忙碌。此時併購團隊和財務顧問需要考量以下幾個議題,以為協商與談判之基礎:
悆謹慎地處理交易的公開性以極大化潛在的機會和極小化不良影響。
悆確保買賣雙方員工的支持度,及建立經營管理的共識。
悆無論買方是否利用保證條款或代償機制來降低風險、亦或是為了尚未定案的決議保留部分價金於共管帳戶中、及其他可能產生的爭議,都應包括在法律保障範圍內。
悆為了併購後能有效留任對未來企業營運具有影響力之員工,需討論重要員工獎勵計劃,此議題應盡早和對方管理階層討論,重新評估現有計畫並制定新的並具有租稅效益的方案。
悆稅務的考量及整體規劃。
悆併購後資訊系統的有效整合,使企業不致於發生營運中斷的風險。
併購合約簽定不是併購的完成,而是全新面貌、擴大經營的開端。併購後所面臨的挑戰極大,兩家不同企業文化的整合問題、新企業的優劣勢分析、擴大後的營業活動如何快速有效的開始運作等課題,都需要審慎的思量。良好的併購必須具備積極的計畫和策略去整合和管理新的企業體。通常留任曾參與併購過程的員工,是極為有效的做法,因為他們在此過程中已獲得對於有助於整合的相關知識和人脈。
(作者是勤業國際財務顧問公司總經理,本文由簡君竹副總經理協助完成,如對本文有任何問題,敬請聯絡debbiechien@deloitte.com.tw)
【2006/05/1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