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4日 星期日

柴寧創新求變 擁抱數位科技

■ 林聰毅
擔任梅鐸(Rupert Murdoch)左右手長達十年的柴寧(Peter Chernin),是全球媒體界最重要且最投入的人物。但他位於曼哈頓中城的辦公室,牆壁上只是淡淡的粉刷,書架上有一半是空的,顯示他隨時準備捲鋪蓋走人,沒有必要把辦公室裝飾得溫馨或具個人特色。
他笑稱:『我嘗試培養一種硬漢形象,只要我想要,隨時都可以走人。』柴寧悠閒的舉止與形象,與他老闆梅鐸的強勢作風相差十萬八千里,但這位54歲的美國人正在主持新聞公司(News Corp)數十年來最大的戰略性轉型:全面擁抱數位科技,當成未來成長的主要動力。
身兼總裁與營運長的柴寧,正以宗教信徒的熱情與堅強意志,在新聞公司王國散播一項簡單的訊息:『所有部門須全力求新求變,自我改造,向上提升。』梅鐸在13個月前震撼業界,宣示網際網路是新聞公司未來成長的火車頭,並把這項轉型任務交給柴寧。
柴寧表示,新聞公司王國所有旗下的事業,從20世紀福斯製片廠(Twentieth Fox)、福斯電視,到倫敦泰晤士報(Times of Lon-don)等報紙,以及藍燈書屋出版社(Random House),已收到同一訊息:「日子別過得太舒適。」他說:「我要求他們重新思考組織的結構,開始轉型成為新的傳播媒體。」
「不求新求變就等著滅亡」,是所有「老」媒體都須努力克服的問題。數位內容數位流通與高速上網的快速成長,已使消費者能輕易在網路上觀賞視訊,行動電話用戶也可毫無困難的觀賞視訊與其他內容。此外,iPod、電玩遊戲機等可攜式裝置的蓬勃發展,正在養大行動消費者對資訊與娛樂的胃口。
近年來傳統媒體的股價表現一直低於大盤,除股價低迷不振外,未來的成長性更令人擔心。相形之下,Google、雅虎和其他網際網路媒體的股價扶搖直上。隨著廣告客戶從傳統媒體轉向網際網路,加上消費者的注意力轉至其他替代品,傳統媒體需要明確的網際網路與數位策略。
儘管柴寧非常看好數位轉型的前景,但新聞公司企業大幅改變心態迄今只獲得極少的回報。今年新聞公司的網際網路營收預估可達4億美元,在240億美元的年度總營收中只占極小比重。
股市擔心,新聞公司的傳統成長強項(過去三年每年成長20%)將難以為繼,而數位獲利能否像傳統部門一樣高,也存在不確定性。投資人也不清楚網際網路獲利需要多久才會開始起飛。在流通方面,投資人也擔心衛星、有線電視和電信營運商將展開侵蝕利潤的削價戰。
瑞士聯合銀行(UBS)分析師波爾柯夫(Aryeh Bourkoff)說:「新聞公司刻意忽略影響網際網路成長的一些變數。」
對於新營收何時取代舊營收?柴寧說得很含糊,只表示內容市場會支持兩位數成長。他說:「我們正在提高市占率,這塊市場大餅將愈變愈大,網際網路、無線、行動裝置、隨選視訊,以及廣告模式和訂閱模式,都將有成長。」
去年2月梅鐸召集高階主管開會,宣示將推動戰略大轉型後,新聞公司隨即展開連串的網際網路併購活動,迄今約費15億美元。規模最大的收購交易是以5.8億美元買下社交網站MySpace.com的業主Intermix媒體公司,該網站的用戶群有6,600萬人,而且每天以25萬人的速度成長。
除全面變革外,新聞公司也成立兩個部門,一是以網際網路事業為主的福斯互動媒體(Fox Interactive Media)部門,另一部門則以開發行動電話內容為主。(取材自金融時報)
【2006/05/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