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7日 星期六

聽見大師》忘掉舊東西學習新東西

■ 文/鄭秋霜
「你必須把一些東西忘掉,才有可能學習新東西。就像這張紙,有字的這一面,能放進的新東西不多,但翻過來,你有一整面的空白可以發揮。」
德國Reddot(紅點)總裁、國際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彼得‧列克(Peter Zec)一面翻動手中的A4紙張,一面說,雖然忘掉舊東西有時並不容易,但「學習是創意的基礎,只有懂得如何學習(to learn how to learn),才有可能談創意」。
Reddot是世界四大知名設計大賽之一,與德國iF、美國IDEA及日本G- Mark齊名,但Red-dot大賽得獎作品典藏於德國的埃森博物館,成為設計師邁向國際級大師所需經歷的洗禮,備受設計界重視。台灣已有大可意念及極點設計團隊,獲Reddot的「Best of the Best」大獎。以下是受邀來台參加國際論壇的彼得‧列克接受專訪紀要。
問:很多想挑戰Reddot大獎的人,想知道你心目中「好設計」的條件?
答:好的設計,必須有好品質與原創性,且符合四項特點,第一是功能,其次是外觀要能引誘人,第三是易使用,第四則是責任,不只是環保責任,還包括社會責任,例如設計工具就不能產生噪音,以免引來抗議等。
問:你怎麼看台灣的設計水準?
答:台灣的設計實力近年來已有「戲劇性的改善」,且一直持續向上提升。若以1-20分來看各國的設計水準,相較於日本、德國、義大利等可能居於17-18分的國家,台灣約在12-13分,高於平均水準,與韓國、香港差不多。但17-18分與12-13分中間有斷層,這中間幾乎沒有任何國家,對台灣而言,只是尚待時間茁壯。
問:設計在德國產業升級扮演什麼角色?有無供台灣參考之處?
答:德國企業在1970年代遭逢日本消費性電子的強大競爭,當時有些企業犯下價格競爭的錯誤,因無法與日本匹敵,紛紛從市場消失;但有企業則朝向更高品質發展,而能轉型為真正高價大品牌,可供轉型中的台灣產業借鏡。
關於「設計」這件事,德國企業說的不多,他們只是去做,使得德國的設計,給人安靜的感覺(silent design),但德國人很重視品質,事實證明,這是對的方向。因為,有些看起來像設計的東西,品質並不好,但好品質,通常自然有好設計。
設計就像健康,身體好好時,不會想到,生病時,才會想到它。只有當公司經營者想做設計時,才是設計的好時機。
問:你認為未來設計趨勢的變化為何?
答:我想會呈現Less及Luxury的「雙L兩極化」發展。Less這一支講的是簡單化,但仍得兼顧品質與功能,Luxury則是朝向真正高價精品,台灣需要兩者都做,但發展後者會較困難,因為台灣過去缺乏做Luxury的傳統。
問:台灣正推動文化創意產業,你有何建議?
答:應多加強城市發展及國家發展,才有可能吸引創意人聚集,因為創意人喜歡美好的環境,像是很好的咖啡館、音樂廳、美術館、建築物等,才能得到靈感的啟發。
問:你覺得台灣有可能出現國際級設計大師嗎?
答:國際知名設計大師通常須靠行銷與大眾傳播塑造,台灣社會一向不重視個人主義,比較強調團隊工作,要出現國際級設計大師不太容易;不過,如果台灣設計師到強調個人主義的國外社會發展,且遇到很好的老闆或顧客支持,或許是有機會的。
所謂國際知名設計大師,做的並非都是好設計,他們有時只是做些fancy產品,我不認為那是設計。
【2006/05/2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