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31日 星期一

遠見論壇》數位匯流台灣的新機會

■ 賀陳旦
電信總局改制民營化,成為中華電信,今年剛好滿十年。十年來,全球資訊的變化非常驚人。雅虎、eBay、亞馬遜、Google,都在1995年問世。經過大浪淘沙,所留下來的這幾家企業,如今在全球市場舉足輕重。
十年來,網際網路使用人口也已從300萬人,突破10億大關。隨著網路廣泛而多元地被使用,尤其是讓電信業談虎色變的VoIP(網路電話)、blog(部落格)等產品攻占市場,在在促使電信公司必須發展數位匯流的服務來應戰。技術可以使一些商業機會走在市場前頭,也會使消費者反過來看待服務,希望用單一的窗口、單一的服務標準來享受。
數位匯流的意涵,簡單的說,就是希望數位的可能性,像是網網相連的建造和管理能力,可以使得產品如影音、語音,完全結合起來提供。我們也希望在「即時(real time)」和「互動(on de-mand)」下功夫,隨時隨地沒有距離感的做這些服務。
網絡匯流即時、互動、無國界
電信技術發展的特徵,從建設面來講,使用者期待的是「即時」。像世界盃足球賽進球的那一瞬間,不是只有守在電視、守在現場的人才能看見,用手機也可以即時看見。或者透過科技應用,讓外出工作的我們,隨時掌握居家動靜,包括小孩子在家的活動情形。這樣的即時系統,代表的不單是系統管理的連線,更代表技術的突破,還有大量的投資。
電信業另一個發展的特徵在於「互動」,也就是由使用者、消費者端,決定要看什麼內容,而且要用方便的方式點選。因為設備要簡化、又能解決很多界面,所以必須導入媒體的觀念來經營。
十年來網際網路的發展,促成很大的網絡效果,從電信業特徵來看,相當程度內,電信發展也沒有國界。不管實體設備在哪裡,甚至營運管理都不需要經過特定國家的法令來處理,就可以用互惠方式,照顧彼此的客戶。比如說,台灣的人去大陸旅行,手機國際漫遊的過程,是經過第三地的,但漫遊費率的制定、使用者的付費,卻不用經過任何兩岸的談判。
所以,這種商業的力量幾乎可以不受到行政的管轄,甚至於法律還來不及修改,就已經往前走了。網絡效果絕不只是內需市場,或是簡單的國內監理就可以界定。
服務匯流單一窗口、多元整合
從系統面看數位匯流,服務部分包括單一帳單、單一客服人員;在網路部分,行動電話號碼、固網號碼,能不能是同一個號碼?在家使用手機,能不能用市話費率計費?藉由家裡的無線環境,把訊號經由有線系統送到骨幹網路。在家使用行動電話,訊號不用先傳到200公尺外的基地台,再轉到目的地。行動電話經過這樣的匯流,不但省錢,使用的技術領域也較容易。
數位匯流的另一面是,事業可以做怎麼樣的內部整合。我們相信,數位匯流會使通訊和傳播兩個產業界限愈來愈模糊。比如,從中華電信的角度來看,當消費者覺得網路電話(ip-phone)、纜線電話(cable phone)便宜、品質可以接受,我們要擋也擋不住。
廣播電視系統為何對中華電信要經營隨選視訊(MOD)這麼恐慌?因為他們認為那是他們的領土,如果大家要在電視內容和服務一較長短,可能覺得受威脅。但是,這些都是消費市場必然的趨勢。
優勢匯流台灣競爭力新支點
在數位匯流這一個大環節、大機會下,台灣有沒有國家競爭力?在於能否找到支點。台灣有兩個優勢,一是相對的高密度,公共建設不比人家差,這包括網路建設,以及筆記型電腦的普及率;另外,就是規模。台灣的人口、基礎建設,還有對使用新鮮資訊的歡迎心態,是我們的支點。
其次,電信業者是否能自我要求,扮演一個中間的角色,把設備、內容、網網相連等優勢結合起來,產生槓桿作用?此外,國家政策要明確、大家要有共識,監理法規也必須朝這個方向走。如果我們的監理強調,愈多競爭就會有愈好的服務,很可能會抑制需要領先去嘗試的作為。消費者想要全世界最低的價錢,或政府也要求電信業者提供這樣的環境,我們就會很難做下去。另外,台灣電話詐財很普遍,在全世界遙遙領先,這是不是代表市場紀律出了問題?要有互相的信任與尊重,不是完全靠鼓勵競爭就能做到的。
因此台灣要思考結合內容產業,產生數位的整合力量。這需要監理的態度和產業政策的協調。
我相信匯流給了台灣新的機會,包括上下游與華人市場。但是我們要調整心態,對結合性的企業擴充,包括併購、上下游結盟,不要用反財團的心情看待。對於整合性的產品,不要馬上就說這裡面一定有交叉補貼,不可以做。不做這些匯流,對於消費者來說,只會分離性地接受服務。
匯流也考驗產業之間的競爭力,我們希望做到的是,一個互信尊重的市場秩序。數位匯流使得消費者有很多選擇,但如果消費者沒自律,政府沒有導正偏差行為,台灣恐怕會喪失這些機會。
(主講人中華電信董事長,本文摘自8月號《遠見雜誌》)
【2006/07/3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