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7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法則

書名:慢慢走,拔得頭籌!
作者:羅塔爾.塞維特
出版:知識流
我們的社會把「沒時間」當成一種地位象徵。最糟糕的是:我們還覺得「沒時間」是一種好現象。德國第一大報南德日報上寫著:「沒時間就是有地位的象徵,這變成大家的『共識』:比BMW還具體的共識。層級的高低決定於『沒有時間』的程度。」
一周中,你費多少時間在工作上?會不會占用太多時間?如果是的話,你已經逐漸遠離理想的生活規劃了。從回力鏢原則可以知道,必須持續在兩極間轉動,回力鏢才能前進。
根據布萊梅專家的研究,「追著工作跑」已經成了危險的大眾現象。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不滿,但下班後還得把工作帶回家,結果就是:心臟病、聽障和過勞。有些人卻心甘情願地工作,因為工作可以讓生活更充實,是愉悅的泉源。
知名的心理學家萊斯曾說:「工作狂喜歡大量工作,不必然是為了填滿內心的空虛或逃避生活問題,而是因為強烈的權力欲望,或渴望成就與地位。」例如畫家畢卡索就曾宣稱:「沒事做會讓我精疲力盡,工作才能讓我放鬆。」
工作領域是否平衡,並不取決於工作時數,成功與否才是關鍵。而個人的成功並非以金錢來衡量,而在於源源不斷的快樂。
有些定律同時適用於社會體系、企業與個人,這就是成功的基礎。以下的四個基本原則是依照謬維斯(Wolfgang Mewes)的「瓶頸—專注—策略」概念所歸納出來的。
原則一 集中力量
同時投入多項工作,反而會浪費精力。我常在演講中示範一個例子:我請一位身強力壯的聽眾上台,要他拿一支鐵鎚把一根木棍打成兩段,不過,任憑他多用力,肌肉多強壯也辦不到。原因在哪裡?用錯工具,用錯力氣了!然後,我又請一位體格纖細的女士上台,給她一把鋒利的鋸子,她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木頭鋸斷了。雖然她的力氣比前一位男士小,工作效率卻較高,因為她懂得把力氣集中在正確的地方,也懂得利用正確的工具。
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集中力氣和能量,而不是到處擴散,就能輕而易舉克服困難,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既定目標。簡單地說,就是:整合你自己的優勢。
原則二 成為專業人士
如果確知自己的天賦與專長,就應該善加利用、精益求精。心臟外科醫生就不該以美容外科作為另一項專業。專業書籍的暢銷書作家不見得能寫出好小說,與其分散心力,不如在自己的專長方面精益求精,藉此更能夠在同事與老闆面前證明實力。不斷磨練自己的專長,就能更上一層樓,成為箇中翹楚。至於如何察覺自己的天分呢?
原則三 樂於協助他人
生物的演化證明,最成功的人就是能和外在環境和諧共存的人。不是競爭,而是合作。也就是說,能夠專心一意幫助他人,包括客戶、孩子、伴侶、主管和同事,以「利他」的思考模式取代「自私」的心態。經常問自己:我這麼做對別人有什麼好處?而不是成天想著:我要什麼?改變想法會讓你和周遭的人都覺得更愉快。
如果你的付出比外界所期待的更多,這就是一支很棒的回力鏢了。你可以享受回力鏢朝著你飛回來的成就感,令人喜悅的成功。
長期成功的企業都會以「提供客戶最優質服務」做為目標,例如美國汽車業鉅子亨利.福特就是個眼光遠大的企業家,他深信美國的幅員廣大,汽車的需求將不容小覷。但是,價格過高的汽車與維修成本,並非多數小康之家所能負擔,因此,他推出了有名的T型國民車,不但品質堅固、價格低廉,而且便於駕駛人自行維修。
原則四 面對匱乏加以彌補
自然研究專家黎比希(Justus von Liebig)發現,植物需要四種營養素才能成長,如果缺少其中一種,即使其他三種都過剩,植物還是無法生長,直到補充了這項匱乏的營養素為止。你必須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出這項匱乏的要素和利基,這就是瓶頸,你得想辦法彌補。不要跟著別人依樣畫葫蘆,應該想想:我和別人最大的差異在哪裡?如何突顯自己的特長?
找到自己的市場利基及客戶、企業和上司的缺憾,幫他們填滿,繼續成長。這就是心情愉悅的基礎。
【2006/06/1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