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4日 星期三

財會專欄》兩岸三地台商 境外上市契機(中)

■ 杜啟堯
目前台商在大陸取得資金管道主要有三種:併購、債權融資與股權融資。
併購方式主要是採取「借殼上市」方式,收購上市公司股票在進行配股或增發新股方式操作。債權融資則主要在操作抵押貸款、票據貼現融資等方式,但在大陸持續對銀行宏觀調控的管制下,爭取難度較高。採取股權融資則是採取在大陸A股上市或境外上市方式進行。
大陸A股上市對於台商須披露中國大陸經營資料實況,對於台灣投審會是否完成全部合法程序以及大陸關聯企業情形的揭露是否造成稅務風險,都將必須特別注意考量。
由於台灣目前除了申請營運總部以外對於盈餘匯回台灣仍須課稅,加上大陸的外匯管制規定也無放鬆跡象,目前尚有一些消息指稱大陸未來外資企業匯出盈餘時將扣繳一定比例的所得稅,所以估計目前有極高金額的游離資金待在境外,尋求再投資管道或是穩定的中介投資標的做短期投資,境外股市是可以投資的主要項目外,尋求上市更能擴大資金運用靈活度,一般說來境外上市地點的選擇如下:
香港
香港股市一直都是台商上市的首選,然而香港股市最大的隱憂在於上市公司間的排擠效應,雖然香港股市資金充裕,但是由於近年來上市公司如過江之鯽,一旦大型內地紅籌股來香港做H股第二掛牌,則市場短期內對於其他小型股的漲幅支持度將大幅下降,例如去年大陸的交通銀行在香港掛牌時,吸走近80億美金的資金,今年更預計有規模更大的中國工商銀行加入戰局,對於上市時程的安排必須妥善籌劃,以免大錢上市後,卻沒收到預計效果。
美國
NASDAQ本益比高,對於網路股、生技股與尖端科技類較有吸引力,但上市成本更高、且市場較遠,台商熟悉度不夠,也感到難以掌控,所以有意願者較少。
中國大陸
台商在大陸股市除閩燦坤、深圳成霖和上海國祥製冷等以外,大多數台商也都認為人為因素太多、上市排到隊的機會不大,上市的集資的效果對照這幾年大陸低迷的股市表現也不會太好,目前仍處理觀望階段,截至目前為止,今年大陸的股市似乎已經有所起色,從中國證監會一系列上市規定改革的措施可以看到大陸對於香港證券市場的豐碩成果所做的努力,然而仍需看大陸證券與金融市場未來的開放程度,才能了解中國股市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新加坡
新加坡股市主要因為市場遠,不易掌握狀況,也沒有與中國市場連動的效果,且流通性較低,為投資人較少選擇之處。
其他則包括泰國歐洲等地股市,也有人考慮配合TDR的發行回台上市,例如泰金寶,但是實際運作要看個別公司狀況,對於在大陸或其他地方的投資運作效果有限,且對市場資訊掌握度需多做考量。
綜上,在台商籌資過程中,考慮海外上市籌資者,若近期五年內有龐大資金需求並需要擴充大陸投資規模時,可以考慮香港上市,爭取時效並就近管理;若從事網路、生技、電子業加上中國概念者且上市預算較高者,可以考慮NASDAQ上市,爭取最好的國際曝光度與高額的籌資;另若有意願快速進入大陸資本市場,獲取中國內地知名度者,可以考慮在大陸「借殼上市」,但須特別注意法規與可行性評估;再則若無急迫資金需求,想在大陸取得便宜資金者,可等待大陸A股上市。
(作者為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中國業務合作與發展小組負責人,本文由林淑怡協理及樓培德副理協助完成,如對本文有任何問題,敬請聯絡joylin@deloitte.com.tw,下期將針對香港上市進行更詳細之探討)
【2006/06/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