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3日 星期二

河南百貨霸主的在地化哲學

■ 蔡翼擎
「沃爾瑪和家樂福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品牌,你怎麼跟他們競爭?我則認為,他們有優點也有弱點,優點或許學不會,但弱點我可以利用。」稱霸於大陸河南百貨連鎖業的王任生雖已年逾70,仍充滿鬥志。
「經營大規模商場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土地。五年前,我早已買下所有鄭州黃金三角地。」王任生說,「另一個關鍵因素在管理人才。我早想到這類跨國企業一進來,就會開始搶人才,因此一開始,我採取的人力資源策略就與同業不同。」跨國企業都雇用歐美、日本或台灣有經驗的店長,王任生完全用河南本地人,自行培育成店長,他強調「這些人是挖不走的。」
王任生 台灣耶誕燈大王
大陸投資環境快速變化,台商已面臨本土民營企業興起、亟需轉型升級等問題的挑戰,近日中國台商投資經營協會舉辦「傑出台商實戰經驗傳承講座」,邀請鄭州台商協會會長、丹尼斯百貨集團董事長王任生分享大陸創業心得。
王任生的從商生涯相當傳奇,任教小學多年後,受到學生家長賞識,力邀出任工廠廠長,如此因緣際會,一腳踏入產業界。後來更自創東裕公司,從事耶誕燈製造外銷,在台灣出口掛帥的經濟成長階段,他曾被譽為「台灣耶誕燈大王」,現在又搖身一變,成為雄霸大陸河南的百貨集團董事長。
前進大陸,是王任生重大的轉捩點。當年,他趕回河南老家奔喪。回鄉後,感慨自己在泰國打拚,為人作嫁,自己家鄉的生活水準卻仍低落,便思索如何創造就業機會。
河南人口1億,耶誕燈製造業雖是勞力密集產業,規模畢竟有限,他想到美國發達的百貨連鎖業。王任生經常到美國考察各賣場耶誕燈的銷售情況,久而久之,對美國先進的零售體系運作狀況頗有心得,打下日後經營百貨的基礎。
打算前進大陸投資百貨業,正逢亞洲金融風暴。大陸許多百貨公司及大賣場都應聲而倒,很多人勸他三思;但王任生認為亞洲金融風暴颳倒的將是大企業,他的回答是:「這對一個想創業、想改變自己生活的人何嘗不是機會?如果沒有大風浪打破原先的局勢,你渺少的資金如何發揮大作用?」
以前王任生和猶太人拚耶誕燈外銷,現在則把與猶太人競爭的心得與吃苦的精神,用在丹尼斯百貨的經營上。當時河南民眾都在路邊攤買衣服,王任生必須與路邊攤搶生意,大家替他擔心「穿皮鞋的與光腳的競爭」,勝算不大,但他的想法是「挑擔挑不了100斤,推車的推不過1萬斤」,長期競爭下來,個體戶一定輸給開公司的。
賣東西 要忘記成本
王任生以自己的理念,一步一腳印的開拓新事業。面對顧客,他的原則很簡單:「零售業爭取顧客,其實就像製造業爭取訂單,」「賣東西時,你要『忘記成本』;買東西時,你要『老記成本』!」他解釋,顧客不關心你的成本,他要的是價廉物美,因此銷售端操之在人,但進貨端卻可以操之在我,好好管理,便能有效降低成本。
他也很懂得顧客心理,在7、8月40度的大熱天,他還是西裝畢挺地面對顧客,「即使他穿著隨便,但他會覺得你盛裝以對是尊重他。」顧客講話時,王任生一定全神貫注的聽,「這樣尊重顧客,比什麼促銷手法都管用,」他說,「可能我是窮出身的,我對不錢的行銷方法十分用心。」
丹尼斯百貨集團快速地在河南崛起,現在已是鄭州的標竿企業兼地標,碰到外地人詢問,當地計程車司機會沒好氣的回說:「如果丹尼斯都不知道,我還開什麼計程車?」丹尼斯擴展腳步快速,2008年料將可慶祝第10家百貨公司、第30家大賣場及第100家便利店的成立。
王任生非常自豪,五年前他就已經料到今天的競爭態勢──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賣場紛紛進軍大陸。在強敵環伺之下,丹尼斯百貨集團的大賣場營業額比去年同期成長21%、百貨公司成長42.5%,「小學老師開的店,比世界名牌店還厲害。」他開玩笑的說。
除了善用中國哲理外,王任生也很有現代競爭策略思維,創業之初就仔細觀察市場的競爭態勢,他發現現有競爭結構中有所謂的「百貨大王」、「大賣場大王」,就是沒有「百貨便利店大王」,於是他決定長短並進,一方面以百貨為主、大賣場為輔,集中力量發展大規模商場;另方面以時間換取空間,逐步經營便利商店。
長短並進 時間換取空間
他分析,一家百貨公司的營業額及盈餘,約相當於五家便利商店,換言之,只要百貨公司或大賣場經營得還可以,便可培育出五家便利商店;一旦便利商店集結成網,則規模經濟及商業網絡的效應便能顯現。果然如他所預期,顧客先在百貨公司或大賣場採買中高階商品或大宗商品,再到便利商店補齊遺漏的生活必需品或便利品,兩邊都有他擴張的大網。
化整為零的便利店還有一大效益。王任生指出,便利商店是最好的「活廣告」,一旦便利商店形成網絡之後,到那裡都看得到企業集團的名號,企業形象自然深烙消費者心中,就能進一步帶動所有關係企業的營業額。也因此,丹尼斯沒花大錢打電視與媒體廣告,卻能很快獲得河南人的肯定。
王任生組織戰打得漂亮,競爭策略更有獨到之處。他認為,「國際性企業的優點,很難學到,追在後面沒什麼優勢,攻其不備才是致勝之道。」由於長期觀察美國、深知美國的商業力量,他預知歐美等國的跨國企業終將進軍大陸,搶食百貨商機,因此從創業開始,所有的發展策略都圍繞著這個變數在規劃。
經營百貨業,土地的取得是一大關鍵。王任生五年前開始收購地點好的三角地帶,當時地價比現在便宜許多,購進的土地成為他對抗跨國企業大賣場的競爭利器。
凝聚向心力 培育本地人
另一方面,王任生一開始就培育本地人當店長,他說,「年輕人要的是希望。」本土化的用人策略,讓丹尼斯集團管理人才流動率保持業界最低,因此凝聚的向心力,更成為與強敵競爭的重要力量。
與跨國強敵競爭,王任生認為更重要的是定位策略,定位要十分明確。丹尼斯定位自己是世界名牌,王任生本人很節儉,成本管控十分嚴格,但他有信心丹尼斯的商品及服務是國際一流的水準,「進到裡面,你會以為是在國外的百貨公司,或台灣的新光三越。」
他提醒有心開發大陸市場的企業家,大陸學習能力強、進步快速,要立足大陸,得拿出最好的產品及服務。
【2006/06/1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