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2日 星期一

管理話題》內包外包 賺飽荷包

■ 萬子綾
不管是委外(Outsourcing)或委內(Insourcing),都是全球資源運籌的選項。為了維持競爭優勢,新興企業以創新的經營模式,企圖「以小搏大」,跨國企業亦運用委外策略,企圖「讓大象跳舞」,使得企業的運作愈趨向「模組化」,甚至「空心化」、「虛擬化」。
這些策略要用什麼樣的手法執行?能帶來什麼樣的好處?這些新名詞又怎樣衝擊我們的工作生活?
「委外」是把原先在企業內部執行的工作,交由企業外部的第三方執行。早期,台灣廠商委外的通常是非核心競爭優勢的作業,例如清潔、警衛等。邁入資訊時代,企業開始體認到,企業本身沒有的能力才需要外求,例如ERP系統規劃建置等。
隨著經濟成長,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為了有效運作,常會劃分更小的組織單元,以便控制,例如成立分公司、關係企業、事業部等。這些組織難免有些功能重疊,企業便開始思索,也許這些工作可由內部資源執行,以減少重複或增加效率,因而產生「委內」或「內包」的作法。甚至有些企業成立功能別的企業營運總部或共享服務中心,統籌辦理這類工作。
逐水草經營 異地求生
一提到境外(offshore),很多人會聯想到境外生產,也就是把工廠外移到其他勞動成本更低的國家,例如早期歐美企業關掉工廠,改請台灣代工,前陣子台商把工廠移到大陸等。事實上,這種「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境外營運,只是其中一種形式,更多境外營運的主體是服務、不是製造,是全球各地同步進行、不是從一地移到另一地。
我曾服務於瓦里安半導體,負責亞太地區的人力資源營運,當時嘗試以境外的方式來運作,也就是說提供某國的服務是在他國完成,並且不限於運用企業外部或內部資源,例如台灣重新修訂人力資源規章政策,英文翻譯是在大陸完成的;馬來西亞調薪作業,則由新加坡一併處理。
過去三年,年營業額570億美元的寶鹼公司,相繼把資訊科技、人力資源委外,執行長拉夫雷宣稱,2010年前,半數的寶鹼產品都要來自於外部,遠高於目前的20%左右。杜邦則將薪資福利等行政作業委外,為70個國家6萬名員工提供一致的平台。
跳脫不景氣時期的緊縮政策,許多企業開始調整經營策略,展現十足企圖心,執行長改口道:「不用告訴我能省多少錢,證明給我看,如何能讓公司成長40%!」這些企業之所以採委外或岸外方式運作,絕非趕時髦,而是不跟進,就無法生存。
空心化經營模式
例如,市場研究業者克林森(Crim-son)顧問集團,客戶包括思科、惠普、微軟等,只有14名全職員工,卻和全球各地(從矽谷到中國,捷克到南非)5,000名的專家協同工作。這樣的經營模式,讓克林森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提供全球服務,和麥肯鍚等大公司競爭。
若非採用「空心化」或「虛擬化」的創新經營模式,Crimson不可能竄起,甚至在還沒立足市場前,就被現有對手三振出局。
企業把工作委外、委內或境外處理,不外乎追求更低的價格、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品質或服務,以保有競爭優勢。
包裝設備製造商紙轉換機械公司(Paper Converting Machine Co.),2001年因經濟不景氣陷於營運困境,2004年某大客戶要求降價40%,並把生產線移到中國,更雪上加霜。2005年,這家公司被貝魏(Barry-Wehmiller)控股公司併購,把部分設計工作移到印度,由當地160位工程師全年無休與美國工程師協同合作,以降低產品開發成本及縮短產品開發時間,但仍保留美國的生產據點,五年間,營業額成長40%,達到1.7億美元,人員卻從2,000人減為1,100人。
加州的資訊儲存軟體、硬體和支援服務商OnStor,和位於印度班加羅爾的HCL科技公司合作,以比競爭對手快二倍的速度提供客製化產品。OnStor執行長米勒說:「在美國矽谷要召募優秀的工程師得三個月,我現在只要打電話給HCL,兩三天就有人開始為我工作了!」
服務無國界 全球運作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專業出版公司Wolters Kluwer,客戶群包括醫生、研究人員、律師、銀行家、會計師、教授等,除了傳統的書籍、期刊外,也提供資料庫、光碟、網路等出版方式。這家公司將軟體發展和編輯工作交由印度和菲律賓執行,而能夠更快地提供更多樣化的內容展現形式。
Paper Converting 是境外內包的絕佳例子,利用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薪資差距,創造出的低勞動成本優勢,是基於價格的考量:利用美洲與亞洲地理位置的差異,使工作持續不間斷,則是基於速度的考量。
OnStor 則是境外外包的範例,不只在顧客端展現速度,公司內部的管理,亦能以速度策略建立競爭優勢。除了成本和速度優勢外,對Wolters Kluwer而言,境外運作帶來第三種好處──品質提升,也就是提供更佳的服務與更多元的產品。
委包策略 先想清楚要什麼
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想清楚,運用委包策略圖的是什麼?以人力資源流程的服務為例,企業領導力協會調查研究指出,將福利與人力資源行政作業委外可享有更低成本、更高品質、更快速度的好處;將薪資作業委外可享有更低成本的好處,但對品質和速度卻沒有影響;將領導發展、訓練和績效管理外包,可享有更高品質、速度更快的好處,但卻省不了成本;至於召募作業,既省不了錢、速度也快不到哪裡,品質的提升也不明顯。
近年委外、委內、境外的運用,已越來越靈活,甚至成為企業扭轉頹勢的翻身策略。
然而面對工作外移問題,委外或境外策略逐漸由商業議題,染上政治色彩,對現職就業人口而言,就算還沒有因此被裁員,飯碗被搶的陰影還是揮之不去。其實不必急著將委外、境外與裁員劃上等號,以美國IndyMac 銀行為例,境外委外策略,在四年內讓這家銀行的本土員工增長兩倍,達6,000人。(上)
(作者是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公關委員會副主委,資誠企管講師)
【2006/06/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