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2日 星期二

陳柏松會計觀》怎樣,還迷信外資嗎?

陳柏松
台語有句俚語:「近廟欺神。」意思是貴遠賤近,貴疏賤親,這句話與「外國月亮比較圓」、「遠來和尚會唸經」涵義相同。
證券市場上對於成交量結構,常常會有這樣的期待:「提高法人比重」「引進外資」,甚至把證券市場國際化和引進外資加重外資比率劃上等號,把外資當成證券市場的救世主。
外資,國際間的熱錢,而不是聖誕老人,它永遠在找尋有利可圖的可泊港口。用聖經上的話說,就在找尋牛奶和蜜的地方。在外資眼裡,理想的資金可泊港口,必須是健全發展的市場,除此之外,擁有特殊吸引人優勢條件愈多,愈能吸引外資。
台灣的證券市場究竟擁有那些吸引外資前來的條件呢?以下有三個:
一、對證券交易所得免稅,而證券交易成本也不高。證券交易所得是資本利得,各國都對它課以所得稅,台灣卻長期(30年來)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在世界上比較像樣的證券市場中,台灣這項優勢少有國家能夠比。此外,台灣的證券交易成本(含證券交易稅在內)也不超過千分之五,屬交易成本低的市場。
二、台灣的證券媒體和證券名嘴,大都很崇拜外資,在這樣的市場裡,以外資為馬首是瞻,他主動、你被動,買賣股票猶如身處戰場,居主動一方的外資,已經是勝家「先為不可勝」了。
三、台灣的證券市場有政府四大基金外加國安基金,均背負「護盤」的任務在身,而護盤時常常是在七嘴八舌的情況下,如羚羊般被推下鱷魚池。遠的不說,2000年那次,股價從一萬點高處跌到9,000點時,就有許多聲音催促要護盤。當時的許嘉棟部長也讓國安基金在8,500點處進場,結果當然慘不忍睹,那波空頭市場跌到3,400點才止。「護盤」,對外資來說,等於免費獲贈一個脫困的選擇權。世界上,這在那可找?
近年來,外資進入台灣市場的資金,若以現金來衡量,有1,300億美元,占我國外匯存底的一半,若以所持股票的總值來計算,則占我國上市櫃公司股票總值的三分之一。因此,當股價指數在7,000點時,上市櫃公司股票總值約為新台幣18兆元,外資所持的則約值6兆元。當股價指數有一天來到1萬點時,假設所有條件都不變(例如:外資投入資金、持股比、我國外匯存底、貿易順逆差、資本帳…),則一方面,上述股票總值將超過新台幣25兆元,另方面,屬外資所有者超過8兆元,假設外資出清所有持股,並以匯率1比33換回美元,則我國外匯存底2,600億美元,將會被外資一口乾掉,乎乾啦!
若以外資所持個股來看,台灣的重要公司都已經是外資所有了。例如:台積電,外資占72%,台達電67%,鴻海50%…各金控也都在25%-40%間。張忠謀先生、郭台銘先生其實都是專業經理人(被委任的代理人),而不是老闆。
當然,外資在台灣投資股票所圖的只是投資報酬,亦即資本利得(價差)+股利+利息的財務報酬總和,至於投資股權的另一項重大價值-行使股東權利,選出經營團隊,外資則尚未動用。這給國內的經營團隊一個重要啟示,在經營公司的同時,必須先安頓好外資,它才是真正的老闆。若運用得宜,小蝦米扳倒大鯨魚,也要靠外資助一臂之力,兆豐金民股鬥官股一役,是一個開端。
外資是熱錢,它來買賣股票,很少有直接投資。不必拒絕,但也無須膜拜。
(作者是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祕書長) 【2006/09/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