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3日 星期三

李鍾熙專欄》硬體文化不利產業升級

李鍾熙
日前召開的2006行政院產業科技策略會議(SRB Meeting),曾就智慧車輛、軟性電子、未來居住空間及資通訊平台等項目的發展,作了廣泛的討論。整體而言,最重要的一個方向,就是如何改變台灣「偏重硬體製造,忽略軟體加值」的產業文化與思維。
電子業須轉型
過去台灣資訊電子產業的發展多著重於硬體,業界習慣於「看得見、摸得到」的產品,擅長於「別人訂規格、我們來代工」的製造;投資人看的是「建廠生產」,政府談的是「產值產量」,這種模式雖然在過去曾經締造了輝煌的經濟成長,但也逐漸步入「微利化」及「產業外移」的窘境,當前首要之務應要積極升級轉型,邁向高附加價值產業。
其實硬體產品加上軟體才能展現真正的功能和效果,也因此軟體往往是提高附加價值最重要的元素。舉例來說,全球最快速電腦伺服器的硬體,就是在台灣製造生產,運到美國後灌上軟體,才變成價值連城、被美國政府管制出口的超級電腦(Super Computer)。所以如果說硬體設備是電腦的形體,軟體就是它的靈魂,經由軟體賦予它智慧,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功能及價值。
這裡所謂的「軟體」,並不僅止於大家常想到的電腦程式(Computer Programing),它還包括了系統概念的整合(System Concept & Integration)、應用服務的提供(Applications & Services)以及各式內容及智權(Contents & IPR)等。台灣產業因多為代工,通常對產品的應用及設計不會深入了解;且由於水平分工很細,廠商多專注於個別元件,缺少高層次系統整合能力,因此軟體便成了台灣較不重視也不擅長的項目。
軟體的影響力,隨著近年來資通訊科技的快速普及,又更進一步擴大,不但由電腦軟體進到網路軟體,更透過網路及無線通訊的連結,指揮操控著各式硬體裝置的功能及應用。
當前許多重要的研發課題,如智慧機器人、智慧車輛、感測網路、遠距醫療等,多是在既有的硬體上,架構更先進軟體的應用創新。
軟體商機加值
軟體科技的演進更是一日千里,從基本的文字數據處理,到資訊搜尋分析、影像壓縮傳輸、網路安全、人工智慧、互動參與、人機界面等,這些新科技更提供了高效率、多元化的加值商機。
目前台灣軟體產業的發展,與電子半導體等硬體產業相比,相對較為緩慢而薄弱。但台灣有十分先進的網路及無線通訊基礎建設,社會對於新科技的接受也很高,且應用導向的軟體研發已逐漸受到重視,最近也有不少以網路服務及數位內容為主的小型新創公司陸續出現,應值得政府給予大力支持。
創造附加價值
面對全球激烈競爭,台灣產業的升級轉型實在刻不容緩。而要由「量產代工」走向「高附加價值創造」的重要關鍵之一,就是要能充分結合軟體與硬體,大幅提升產業價值,進而帶動創新功能及應用,才能拓展更開闊的前景。
這樣的產業升級轉型,不僅需要強化軟體研發、培育軟體人才、鼓勵高風險創業投資,更重要的是必需摒除過去偏重硬體製造的文化和思維,以更宏觀的視野訂定一個結合軟硬體的新藍圖,才有機會轉型成功。(作者是工研院院長) 【2006/08/23 經濟日報】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You are so cool! I don't think I've read a single thing like
that before. So good to discover somebody with a few genuine
thoughts on this topic. Seriously.. many thanks for starting this up.
This web site is something that is required on the web, someone with a little originality!


Here is my site - creative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