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8日 星期三

優質人才養成秘訣:榮譽感+人文素養

■ 王家英
競爭力來自好的整合,而且是聚焦的整合與聯結,不論國家、社會、企業、個人皆然。台大教授劉順仁引經據典、旁徵博引,傳達一些根本而重要的價值觀,期望激發更多省思與警惕……
連續出版《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管理要像是一部好電影》二本書的台大會計系所教授劉順仁,年輕時由經濟轉攻會計時,就發願要把會計學教得活潑精采,這二年他嘗試寫非學術性的通俗管理書,筆調淺顯、活潑,卻成功傳遞財務管理及企業競爭力的要義,獲得許多好評和市場的支持。
「You have to pratice what you preach.」劉順仁說,他經常在課堂上告訴學生,如何運用策略,創造獨特(unique )價值,所以,在動筆寫作之前,他就設定策略目標,要寫既有教育價值,也有娛樂效果的的管理書籍,並且設定完成期限及寫作格式,朝著目標努力達成。
回歸生活與人格養成
其實,劉順仁的企圖心不止於此;透過文字和穿插的故事、人物,他更想傳達的是一些根本而重要的價值觀,甚至激發讀者省思與警惕。
劉順仁說,在這二年寫作的過程中,「我不斷思考,除了專業能力,管理者、領導者,是否更須具備人文精神與榮譽感?」如果沒有這些特質或價值,如何能培養真正的優質人才、創造競爭力?
問題是,人文精神或榮譽感、倫理,都不能急就章,要用時才「補」,必須更早開始,回歸生活與人格養成中。劉順仁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唸建中時,他加入學校社團國學社,在當時的國文老師辛意雲帶領下,接觸史記、論語等四書五經。
雖然當時不見得完全吸收了解這些文字的內涵,「但這種古典文化的洗禮,對年輕心靈的衝擊很大,也烙下人文哲史的戳記」,奠下他日後進行學術觀察研究的另一種思考角度,反而醞釀激盪出更豐富的成果。
今天回想起來,劉順仁認為「史記」其實是最棒的企業個案寫作範本;哈佛企業個案研究,用意在讓領導人透過真實的企業故事研討,模擬企業經營可能碰到的各種情境,進而訓練觀察思考及決策力。史記平實的探討許多歷史人物的成敗、心境及人性弱點,這種既客觀又感性的表達方式,可以說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學習教材。
創新力的活水源頭
人文精神及素養,不但是個人、組織、社會平衡協調的重要元素,甚至是創新力的一種源頭活水。
談到創新,劉順仁強調,這不是散漫隨興的心智活動,「應該是一種有意識的學習」;例如,從巴黎的畢卡索美術館可以看出,這位立體主義繪畫大師,也是在模仿安格爾的名畫之後,才逐漸蛻變出自己的風格。
所以,不論企業或社會,在有計畫、目標與效益考量的創新之餘,也要適度的運用公共財、文化財,去支持創新種子的醞釀。「創新必須是人追求樂趣、探索未知世界及個人認同的一種過程」,如果沒有這些短期看不到成果的創新活動的激盪,就不會形成創新社會,也不會進入創新式的經濟。
然而,這不表示創新可以天馬行空,還是需要策略性的創新,即透過策略專注、資源給予、目標選定等計劃性的運作,創造經濟效益。豐田、德州儀器,都是最好的例子。
策略性創新與刻意的創意留白,比重該如何拿捏?劉順仁說,「大概是七與三,或八與二。」
正如創新需要有策略和紀律,競爭力主要是來自好的整合,劉順仁強調,「而且是聚焦的整合與聯結,不論是國家、社會、企業、個人皆然。」
他舉新加坡為例,新加坡是小國,人民有強烈的不安全感,為了維持高水平的生活,國家自我定位為「中間人」,賺取中國大陸、印度崛起的錢,政府施政、企業和個人發展都全力配合這個定位。
熱愛棒球的劉順仁再舉美國巨人棒球隊的安打王鈴木一朗為例,為了在美國職棒界有一席之地,他以安打上壘為目標,勤練腳程,甚至為此設法減輕釘鞋的重量。
又如20世紀最偉大的打擊手威廉斯,為了讓打擊率突破四成的障礙,在棒球統計不發達的1940年代,自己研發出好球帶矩形,分析自己的強弱點,做為選球的依據。正如他1971年的著作《打擊的科學》所述,打擊不只是運動,而是科學方法的實踐。
這也是西方企業強大的原因,除了有創意,西方一流的企業,多半建立起有系統的管理制度,知道自己的強弱,適度取捨,並朝自己的強項進行聯結,強化核心優勢。但同樣是聚焦聯結策略,鈴木一朗和威廉斯就因為各有自己的獨特價值,聚焦聯結的方向也不一樣。
在寫《管理要像一部好電影》時,劉順仁也運用了聚焦聯結的策略,為了達到娛樂效果,讓讀者有從電影中學習的感受,他整合了電影、戲劇元素,並特別研究分析許多知名導演的手法,整合在不同的管理主題中。
雖然管理是理性的工作,但劉順仁覺得,「感性和情緒卻是重要的組織能量與行動驅力」。成功的領導者,懂得如何善用這種力量,扭轉乾坤。
在這本書第12章「人才聚集武林稱雄」中,劉順仁一開始就引用莎士比亞「亨利五世」名劇的精采片段;面對龐大法軍即將展開的殲滅行動,亨利五世對所率領的殘兵敗將說,「要是我們能夠生還,那麼人數愈少,光榮就愈大… …」他以榮譽感為核心價值,再用實質利益談「績效評估」,成功的激勵軍心,讓英軍以少勝多。
以榮譽感振奮行動力
法軍戰敗後,莎士比亞筆下代表法國貴族的波旁元帥羞愧地說:「恥辱、永遠的恥辱,除了恥辱還是恥辱! 」(Shame and eventual shame,nothing but shame!)。
戰國時代的秦孝公,則是另一位以榮譽感振奮行動力的領袖。被諸候輕視的羞辱感,成為他執政24年間的改革動力,他不顧貴族和人民的反彈,始終支持商鞅的激烈變法,終使秦國由邊疆落後國家,變成諸候畏懼的強國。
榮譽心人皆有之,但為什麼不論中外,政府和企業醜聞仍層出不窮?劉順仁指出,「因為人性是脆弱的」,所以企業必須導入績效評估制度,提供合理的誘因,才能吸納優秀人才,鼓勵經理人和員工做對的事。嚴謹的制度,是激發正面能量及價值觀重要且必要的平衡工具。
信義房屋為了落實「信義誠信」的企業文化,建立高底薪制度,正是一個成功的例子。此外,在台積電的績效評估制度中,誠信是升遷時非常重要的考量。
不過,劉順仁認為,企業倫理、榮譽感,和創新力、美感一樣,都是品味問題,是自然而然的,不能急就章。
凝聚力量 扭轉逆境
劉順仁舉例指出,台灣近四分之一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哈佛數學教授邱成桐,就十分反對數學奧林匹亞之類的競賽,他認為,如果這是數學人才的指標,反而會對數學研究造成很大的傷害,畢竟數學研究要的不是複雜艱深的解題能力,而是活潑的思考力。
在國際競爭力的評比中,有人可能認為台灣的排名沒有大幅滑落而沾沾自喜,但劉順仁憂心的是,即使我們沒有大幅退步,競爭者卻大步前進,曾以出色競爭力名揚國際的台灣便相對落後,如果不能有所改善,難免讓人擔心是否有一天,台灣人也會像莎劇中的波旁元帥一樣,陷於「恥辱」的情緒中?
如何才能免於恥辱?
「脫離泥沼,需要強大的情緒化力量,一旦力量夠大,便會有所作為。」劉順仁說,如何凝聚這個力量,適度運用,扭轉逆境,正考驗著所有的台灣人。
【2006/06/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