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8日 星期五

走出服務迷霧》陪伴 讓顧客更窩心

■ 林婉如
詩人艾略特說:「我們不能停止探索,但是探索之後,往往最後會回到原點。」探索服務的原點,就在於「陪伴」兩個字,特別是當顧客有問題需要解決時。
以醫院為例,患者幾乎都處於某種程度的焦慮、不安與慌張,一旦進入醫院大廳,無所適從、不知所措的表情,往往明顯寫在臉上。此時,服務台人員的「陪伴」服務可分幾種層次。
一是等顧客靠近服務台詢問「請問骨科病房在那裡?」回答「在11樓。」
二是等顧客靠近服務台詢問後說:「骨科病房在11樓,你可以搭乘這頭的電梯到11樓,走出電梯後右轉就看到了。」並搭配手勢指引。
三是觀察進門顧客的神色、瞭解他的需求,主動上前詢問:「需要我幫忙嗎?」等顧客說完,進一步引導到電梯口:「骨科病房在11樓,你搭電梯到11樓。」並按電梯按鈕,引導他進入電梯且提醒「到達11樓後,向右轉就可以看到了。」
第四種是針對年長、行動不便或特殊狀況者,親自帶到骨科病房。
對問題亟待解決的顧客來說,服務人員的陪伴越多,越能讓他們定下心來。
再如,顧客最不喜歡一問三不知的服務人員,「不知道」、「不清楚」、「不是我負責的」這類推得「一乾二淨」的話,完全沒有達到「陪伴」的原意,當然會讓顧客心生不悅,更遑論滿意了。
比起「請等一下」或「請稍後」等服務人員回應,「馬上幫你處理」、「即刻就來」較能討顧客歡心,因為行動陪伴較多。另外,與其說「請問你的事情很急嗎?」,不如說「我知道你的事情很急要」,因為後者的心理陪伴較深。
顧客消費前,需要給的是「量身訂做」的陪伴。例如,顧客喜愛享受自我判斷與自我做主的快感,就讓他擁有「發球權」,只要讓他知道服務人員在那裡,並隨時待命即可。
有些顧客喜歡貼近式的陪伴,服務人員得詳細說明、熱絡招呼,稍有怠慢即被認為服務不夠周到。這其中只有「人際距離」上的差異,心理上「陪伴」的感覺與需求是一樣的。
基本上,顧客希望自己決定:服務人員該在什麼時候出現,該在什麼時候做進一步的說明。所以,服務人員得具有「察言觀色」的敏感度,才能測知顧客的類型與需求。
陪伴不一定是直接的接待,透過電話、簡訊、e-mail, 或一聲稱謂、一朵玫瑰、一張卡片,都可以讓顧客感受到你的陪伴。
最近,兩位朋友要參加公司在巴黎舉辦的業務表揚大會。其中一位,我並未向她購買保險,出國前打電話問我是否需要代我購買名牌商品。另一位是我的保險經紀人,她寄卡片告知開會期間的職務代理人。她們兩位雖然身處國外,服務卻依然「陪伴」著我 。
(作者是我思形象教室總經理、生命動能協會輔導諮商師,著有職場形象管理專書《你知道我的鞋子穿幾號嗎》,e-mail:phoebe3302000@yahoo.com.tw)
【2006/04/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