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10日 星期六

好書導讀》好管理就像好電影

書名:管理要像一部好電影
作者:劉順仁
出版:時報
只要你不放棄,創新的力量,常源自於挫折與沈悶處。營造可以激勵創新的誘因與機制,正是管理會計的進階工夫。
1969年,英特爾前總裁葛洛夫在他的筆記本上,黏貼了一篇叫做「激勵願景」的評論,文中指出:「任何一個導演都必須掌控恐怖的複雜性。他必須熟悉音效與鏡頭的運用,哄騙大牌明星乖乖聽話,並讓參與的藝術工作者服氣。但,一個大導演還必須有願景與能力,把這些變成一部激勵人心的完整作品!」
年輕的葛洛夫大受感動,他在這篇短文上寫下幾個大字「這就是我夢想的工作」。葛洛夫最後並沒有成為導演,但他所領導的英特爾,足以贏得好幾座「最佳經營績效獎」。
管理要像一部好電影,經理人拍它,投資人看它。拍電影的精華,在看不到的細節處;經理人的爆發力,累積於崇本務實的深耕中。看電影的享受,是它持續延燒的感動;投資人的滿足,則是財富長期的增長。前作《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協助讀者解析代表企業經營成果的各種財報數字,是企業追求競爭力的「外功」。《管理要像一部好電影》,則邀請你修練經理人創造企業價值的心法及招式,是企業追求競爭力的「內功」。這套內功奠基於管理會計學,它的三大要素是成本、創新、聯結。
成本 是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
被喻為「台灣壓克力之父」的許文龍,在1953年以200萬元創立奇美集團。在奇美創業的早期歷史中,有一段「許文龍大戰謝水龍」的精彩故事。
謝水龍是個富商,霸氣十足,慣用削價競爭,逼退敵手。一旦對手退出市場後,謝水龍立刻調漲三倍價錢,賺取暴利。早期的壓克力市場,在許文龍的苦心經營下,短時間就打開知名度,但也引起謝水龍的覬覦。許文龍明白他沒有削價硬拚的本錢,思索一番之後,他找到了謝水龍的罩門。
謝水龍的工廠生產方式落伍,一天僅能生產壓克力板20片左右。而且為了省事,他以「論重量」的方式來賣壓克力板,忽略了「薄板耗工,厚板省工」的基本道理。五片1厘米與一片5厘米,對謝水龍的工廠而言,都賣同一種價錢。但實際上,薄板人工成本較厚板高出許多,良率也較低。
許文龍謀定而後動,決定堅持不降價,甚至故意提高薄板價格,將薄板客戶全數推給謝水龍。結果謝水龍薄板做得愈多,虧得愈多,而工廠趕貨的結果,造成品質日益低落。三個月後,當初倒向謝水龍的大客戶紛紛回頭找奇美進貨,而謝水龍也因為不堪虧損,退出壓克力市場。
這是台灣企業早期成本管理實務中,最經典的一場戰役。殺價競爭是市場中最常用的手段,卻是競爭策略中最粗淺的手法。許文龍利用壓克力產業的成本特性、掌握產品的實際成本,成功因應對手的削價競爭策略,乃經典之役。透徹的瞭解成本、活用成本,是管理會計的入門工夫。
創新 常滋生於挫折與沉悶處
1985年8月21日,筆者抵達美國賓州西部大城匹茲堡,開始博士生生活。第一眼看到這個世界鋼都,實在很失望。由機場到學校,散布著許多廢棄工廠,建築物大都被煤煙燻得黝黑骯髒。當地人感嘆的說,鋼鐵業已經被日、韓兩國擊潰,流失了90%的工作機會,匹茲堡變成一個衰敗的城市。
後來,我到費城的賓州大學拜訪朋友,他不斷叮嚀我要提高警覺,因為不久前,一位香港籍博士生,被誤以為是日本人,在校園裏被兩個失業的汽車工人,用球棒活活打死。1980年代,日本車大肆攻占美國市場,造成底特律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這個血腥事件,顯示美國工人階層的挫折感與憤怒。
美國的鋼鐵及汽車業都曾是重要管理思維和技術的搖籃,但是當他們停止學習、成長,競爭力很快就會衰敗。然而在最悲觀的時候,匹茲堡周遭企業在動力設備、電腦軟體設計、金屬處理等新興業務上,開始悄悄滋長,目前已茁壯成重要的產業聚落。原來,只要你不放棄,創新的力量,常源自於挫折與沈悶處。營造可以激勵創新的誘因與機制,正是管理會計的進階工夫。
人才 除了競爭更要聯結
1930年代,美國在加州以科學方法生產葡萄酒,對抗歐洲的舊勢力。美國業者認為,土地廣大是歐洲所沒有的競爭優勢,於是大力提倡“8 × 12”栽種法(每株間隔12呎,每行間隔8呎),給葡萄樹更寬鬆的生長環境。
然而他們發現雖然葡萄產量大增,但品質不佳,只能釀次等酒。想進軍高級酒市場的酒商,只好回歸頂級法國酒莊傳統“4 × 4” 密集式的栽種法,因為優質葡萄在成長的過程中,必須彼此競爭陽光與養分。競爭帶來卓越的品質,葡萄如此,人才的養成也不例外。
在競爭過程中淬練出來的人才,形成企業競爭力的基礎。但企業整體戰力的發揮,必須做到「聚焦聯結」。聚焦是找到一個可以創造獨特價值的著力點,聯結則是善用管理機制,協同每個人、每個部門的努力。以「聚焦聯結」來創造企業競爭力,是集管理會計武功的大成。
面對大陸削價競爭、台灣廠商面臨轉型、兩岸人才競合,台灣讀者看了這些故事,相信會有一番新的體悟。
(作者是台大會計系教授,本文為作者序)
【2006/06/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