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感性+理性 無印良品 成長神話不死

【經濟日報╱王家英】
日本無印良品2008年1月8日舉行董事會,通過重大人事異動案,公布2月起,帶領無印良品挽回頹勢、改革成功的大功臣社長松井忠三升任會長,第二號人物良品計劃專務兼商品總部部長金井政明升社長,期望藉由組織的活性化,加速拓展海外市場,商品也更多元化,並雄心勃勃地訂下長期目標,要讓海外市場營收占比由現在的一成,拉高到五成。
回顧無印良品近十年的發展軌跡,頗為戲劇化;它原是日本西友集團在1980年創立的自有品牌,從40項商品開始,如今成長為有近8,000種商品的生活提案(lifestyle )通路品牌,日本及海外近400家店,2007年2月結算營收約1,400億日圓;產品種類更由最早的衣著,擴展到家用雜貨、家具、食品、餐飲、眼鏡、五金及住宅、花店等。
簡約的設計、自然的風格、合理的價格組合成的特有商業模式,讓無印良品一帆風順地走了20年,沒想到,到了2000年,業績一度急遽下滑,「無印神話」瀕臨破滅。
無印神話 重振雄風
當時,奉命接任社長的松井忠三,運用理性管理制度,戮力改革,2005年,無印良品重振雄風,營運績效由谷底翻升,走出一條新路。如今,無印良品持續改革創新,並且因應消費者需求、社會趨勢的改變,不斷調整步伐,甚至嘗試擁抱M型消費的兩端。它特有的經營模式及改革蛻變過程,成為日本許多企業研究效法的範例,值得由製造導向,轉為設計行銷管理導向、積極國際化的台灣企業探究。
經營無印良品的良品計劃株式會社,從商品企劃開發、製造、流通到銷售,一手包辦,被定位為零售製造業,卻沒有自己的工廠,在「就地取材生產加工、縮短製造流程」的一貫經營概念下,代工廠難以計數、遍布全球。
不但如此,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和企劃設計團隊也相當精簡。良品計劃生活雜貨部企劃設計室長安井敏指出,總部的企劃設計部門只有15人,邀請外部設計師組成的設計諮詢委員會,則有八位成員,還有四位專案合作的海外設計師。
金井政明分析,「無印良品的成功,主要歸因於優質商品、有道理的便宜、傾聽消費者心聲三大經營理念,以及嚴選良質素材、嚴格檢視製造流程及簡化包裝的三大堅持。」
在精簡設計團隊及全球代工生產模式下,無印良品如何落實這三大理念與堅持?
赤字嚴重 燒掉庫存
金井指出,早期,無印良品的商品企劃人員有如「素人設計師」,以自己的生活經驗和需求出發,尋找消費者生活中的需要,做為商品開發的考量。最具代表性的商品就是「破碎的香菇」,由於是從自己食用角度思考商品的本質,所以即使賣相不好,但因符合方便(不用自己切碎)、營養價值高、價格便宜等真正的需求,一樣可以大賣。
在市場只重產品外在和包裝的時代,無印良品就標示素材成分和產品來源,讓消費者安心購買。金井指出,「優質卻便宜,有機能性又輕巧,這些要求看似矛盾,卻是無印良品要幫消費者克服的事」。為了兼顧這二者,開發商品時,不論是素材或設計、生產,都認真思考「美的意識」和「良心感」,並且盡量堅持到底,不厭其煩的與工廠溝通,包裝方式也盡量去除與商品本質無關的部分。長久下來,便成了一種特色與文化,進而成為競爭優勢。
不過,隨著擴張腳步加速,無印良品也開始犯了許多成功企業的通病,2001年2月嚴重虧損,曾任西友人事主管的松井忠三接任社長,他立刻密集走訪全日本門市,透過面對面溝通和觀察,找出問題癥結,展開一連串的改革,其中包括改善經營流程、強化門市營運力、檢討展店策略、統一顧客管理及經營品牌等七大計畫。
談到無印良品的改革,台灣無印良品總經理王文欣最佩服的是,松井掌握股價暴跌後的時機,一口氣燒掉「三年累積下來、價值38億日圓的庫存服飾」。她說,「當時松井社長針對嚴重的赤字,採取外科手術式的止血,進而促成公司內部的團結。」第二個止血步驟是結束虧損的海外門市,無印良品的法國門市一年內減少一半。
30%委員會 降低管銷
光是燒掉庫存還不夠,王文欣指出,實事求是的松井,第三步是聘請外部專家組成經營改革團隊,同時先從服飾雜貨部門進行流程改造,讓產品生產過程、銷售及庫存透明化。為了提高毛利率,成立「30%委員會」,從改善工作內容來降低管銷費用,甚至要求習慣徹夜工作的日本人不准加班。
這套制度迄今仍嚴格落實執行,在東京池袋無印良品的總部大樓內,每個樓層的布告欄清楚列出各部門的超時工作加班費,費用愈多,表示該部門工作效率愈差。
松井認為,「30%委員會不只是降低費用,而是業務改革,透過讓工作消失或更有效率,提高整體生產效率。」改善的範圍包括門市作業、物流、總公司業務、貿易、門市租金、維護費用、人事費等,就連商品標籤的種類如此微小的細節,也因此減少了三分之一。
在無印良品的2008年營運計畫中,展店、併購和國際化是成長的三大重點;松井指出,為了讓良品計劃變成一個更完整的集團,將視需要併購或發展相關的事業,培育企業成長的新支柱,例如早期的花良品花店、2006年收購的IDE家具公司及MUJI NET住宅事業等。
目前無印良品在全球15國開了76家店,營收占比約一成,松井希望未來二、三年,海外店數可達100家,營利達到10億日圓,營收占比翻升二倍,長期目標則是提升至五成。「紐約時報廣場附近的第二家店,今年1月10日開幕,我們對中國市場也很感興趣」他說。
無印良品將於上海最繁華的浦東地區最大的購物中心正大廣場,開出中國市場的第二家店,為迎接2010年上海萬國博覽會的商機暖身。實際上,剛公布的人事異動中,包括原任海外市場的中村夏樹,調北京分公司負責人,籌備開店事宜。
量力而為 精準展店
難道無印良品不怕重蹈過去海外市場快速擴張失利的覆轍
松井很有信心的指出,過去開店失敗率高,是因為設定店數目標,不管情況如何一定要達成。「但是經營者要面對現實,現在無印良品是有多少實力,再決定開多少家店。」即使再好的店面,也要先衡量租金、立地條件是否適合自己的營運需求。
為了提高展店的精準度,2002年,松井特別參考以落實展店制度出名的日本零售業者島村集團的做法,花了一年時間完成「門市設立基準書」,每家店都必須依基準書中的25個項目逐一評分,符合開店標準,再到現場勘查確認。2003年,這套制度實施後,開出來的新店營業額,和原先預估的果真相去不遠。
除了精準,松井指出,「決策速度也很重要。」他解釋,過去展店會議,相關人員都出席,提出一大堆問題,反而不易有結論。後來,他接受島村集團社長的建議,出席會議的只有社長、營業和門市主管,開會效率大幅提升,開店成功率也提高。
從2001年起開始一連串改革計畫的日本無印良品,骨子裡已徹底的蛻變;原本感性導向的組織文化,增加了理性的管理與制度,松井喊出「看得見、算清楚、解決問題」的口號,凡事要求透明化,不論是設計創意和行銷、展店,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除了提高商機和績效,風險也相對降低。
對於外部環境的變化,無印良品記取過去的教訓,更積極的調整回應。根據調查,年所得400萬日圓以下的日本人口,占比高達43%,這個比率相當驚人,面對日益明顯的M形化社會趨勢,無印良品在堅守核心價值的原則下,也嘗試向M的兩端移動。
2007年起,日本和海外市場陸續出現的無印良品新概念店和新品牌計畫,處處展現新意。例如,日本部分門市推出的Lab Muji、無垢材實木家具系列等,因運用有機綿、天然實木等質佳天然素材,增添了一些色彩,價位明顯提高,訴求的是高檔客層。相對的,無印良品也善用各種餘材廢料,製作頭巾、抱枕和用品等,既達到環保目的,也減少成本,讓更多消費者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購買使用。
【2008/01/14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