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產業觀測》開闢台灣產業變革新路

【經濟日報╱劉仁傑】
最近,我陸續在一些交流或演講場合,介紹2000年以來台灣的產業群聚與新近受矚目的自行車與工具機產業。這兩個過去未受到太多關注的傳統產業,如今峰迴路轉,成為台灣產業成長或升級最不容忽視的力量。
我們持續研究發現,齊集在中台灣的這兩大產業,近年如火如荼地相繼推動產業體系變革。他們的變革不僅牽動台灣整體產業的變革,甚至帶動國內外有識之士,從中洞察台灣產業未來的風潮。
A-Team 活絡中台灣產業
台灣自行車的產業體系變革,源自2002年A-Team的誕生,以及業界領導人的強烈危機意識與發展願景。
回顧新世紀的產業環境,台灣成車廠、零件廠紛紛外移大陸,一樣的生產技術,卻面臨更激烈的價格戰,大陸取代台灣的速度愈來愈快。由巨大與美利達兩大成車廠結合一群零件廠共同籌組的A-Team,在國瑞汽車的輔導下,第一階段達成降低零組件庫存、縮短交期,以及調適多樣少量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績效顯著。
2004年開始的協同研發,巨大的高功能車Re-vive系列、美利達的輕量車Juliet系列,都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巨大與美利達所帶動的產業製造體系變革,不僅創造產值與獲利的歷史高峰,也使台灣成為全球高級自行車的研發及製造重鎮。
A-Team堪稱台灣自行車產業提升競爭力的自發性計畫,調適多樣少量高附加價值產品生產成效,已普獲肯定,會員已超過20家。
同時,A-Team團隊的高品級形象,對外不僅得到國外知名廠商青睞,Colnago、Shimano相繼成為國外贊助會員;對內也直接影響工具機、面板、鋼鐵、扣件與PC產業,帶動台灣產業體系變革。
幾乎在同一時間,東海大學產業創新經營研究室,連續八年發表精密機械產業研究報告。儘管台灣工具機產業產銷值連年創新高,最近三年我們一直呼籲,工具機業應該「居安思危」,積極進行產業體系的變革。
研究發現,2000年前後以來,台灣一直與日本並列為中國大陸兩大工具機進口國。然而,最近兩年日本已大幅領先,德國後來居上,台灣跌落到第三,主要可歸因於大陸本土工具機中低價位機種日漸成熟。此外,1990年台灣曾是日本第四大工具機進口國,僅次於美、德、瑞;不過,2005年已被中國大陸、南韓與泰國趕上,淪落為日本的第七大工具機進口國。
M-Team 帶動產業變革
事實顯示,屢創產銷高峰的台灣工具機產業,已經面臨歷史性的危機。
因此,過去三年,東海大學產業創新經營研究室積極舉辦研討會,結合中衛發展中心與生產力中心,推動台灣工具機產業的體系變革。2006年9月,台中精機與永進機械領軍21家體系廠商,所籌組的M-Team正式起跑,堪稱重要的里程碑。
M-Team的最重要精神,就是從TPS的消除浪費做起,進行製造及供應鏈體系的變革,試圖同時達成產品差異化與製程差異化。
一年多來,M-Team所帶動的產業體系變革,已經在M-Team體系內外全面發酵。例如,擁有東台精機、榮田機器與亞太菁英三家企業,產品特質完整的東台集團,就積極關注M-Team的發展,規劃製造體系變革。
最近納入勝傑、松穎、眾程的友嘉麗偉集團,也正積極規劃產業製造體系的整合與變革。友嘉麗偉與日本高松機械2004年成立杭州友佳高松,第二年即開始獲利,在日本工具機業界傳為美談。高松機械是日本推動TPS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最近,高松機械的一組高層人員,巡視友嘉麗偉的五家廠商。與日本夥伴的綿密互動,是否能使友嘉麗偉加速產業製造體系的變革,值得觀察。
產業創新 未必要花大錢
工具機及零組件同業公會理事長楊德華所領導的程泰亞崴集團,最近也快速成長,積極性似不亞於上述三大集團。
工具機產業四大集團的體系變革競爭,已經蓄勢待發。最近財團法人工具機發展基金會董事會,也通過除既有的產品研發創新獎項之外,新設「製程創新獎」。一位業者表示,製程創新獎的設立,除了強調製程創新與產品創新同等重要外,由於工具機模組廠或其他協力廠也能參與,對產業升級的實質影響將更為深遠。
事實上,這股源自自行車,由中台灣所帶動的產業體系變革,影響已經擴及全台。例如,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和中鋼公司成立「用鋼產業升級研發推動辦公室」,致力於用鋼產業分析及產業高值化轉型升級等研發工作,目前已有瑞利等八項專案正在進行。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也協助奇美電子,整合FPD製程設備及零組件廠商,考慮推動TPS與協同研發。此外,由友信國際號召恒耀工業、穎明工業等三大中心廠、八家專業供應廠商所組成的扣件產業S-Team;由佳聯與普發等12家小型機械廠、貿易商、加工廠商所籌組的MITeam;尚未浮上檯面的還有工業用PC廠…。
創新對台灣產業非常重要,但不一定要花大錢。目前進行中的產業體系變革,聚焦於透過體系廠商間的磨合,達成很困難或很麻煩的差異化目標。這項變革非常困難,花的錢卻不多。
日本工具機發展經驗顯示,製造體系精進才能使產品與科技創新真正落實。過去政府長期鼓吹各項科技專案,重點大都放在需要龐大預算的尖端與昂貴科技創新,已經到需要改弦易轍的時候了。
(作者是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系教授)
【2008/01/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