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2日 星期五

領導 從認清自己開始

■ 羅耀宗
9月初,風雨飄搖中的福特汽車公司緊急換將,比爾‧福特(Bill Ford)卸下執行長的重擔,兵符交由從波音公司挖角過來的穆拉里(Alan Mulally)接掌。
比爾‧福特私底下向密友透露,他當執行長的威信盡失,不得不借助外力,幫助已有103年歷史的家族企業重新上路。他感嘆,以他的個性,根本沒辦法說服股東或員工,相信他有能力做需要做的事,帶領福特東山再起。
好好先生 難孚眾望
這位密友是底特律智庫汽車研究中心董事長柯爾(David Cole)。柯爾表示,福特承認,「他可以把話講得很硬,但別人就是不信」。柯爾又說:「他是個好好先生,但這家公司的這個職位,現在不需要好好先生。」
比爾‧福特也在新執行長的人事布達會上,勇敢地公開表示,他沒辦法憑一己之力管理好福特汽車。
於是,就像《紐約時報》說的,他甘願從司機變成乘客。
比爾‧福特是公司創辦人亨利‧福特的曾孫,1999年元月當上董事長。2001年10月,公司營運發生虧損、營業額減退、車輛品質出問題、汎世通(Firestone)輪胎回收事件等問題一一爆發,比爾‧福特臨危受命,接下執行長一職。
當時,這位素食者和環境保護主義者曾無奈的表示,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會當上執行長。在他任期內,仍有人不斷問他,他是不是趕鴨子上架,做得不情不願。雖然他提出否認,但是2005年9月,他曾表態,不知道自己會領導福特汽車多久。
五年來,比爾‧福特一直絞盡腦汁,想盡辦法要引導公司恢復財務穩定。任內兩次組織結構調整,都沒能使這家汽車製造商恢復起色。
第一波的結構調整行動,福特關閉五座工廠,裁員3.5萬人,但是旗下規模最大的北美業務單位還是沒有好轉,過去八季有七季虧損。
元月間宣布的第二波計畫,將在2012年之前裁員3萬人,關閉14座工廠。2006年7月,日本豐田汽車一度把福特從美國第二大汽車公司的寶座擠下。
8月,福特奪回第二名,豐田卻依然虎視眈眈。現在,福特正展開第三波的結構調整措施。
自比爾‧福特擔任執行長以來,公司股價下跌約40%,在美國和全球汽車市場的占有率持續滑落。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14.4億美元。
根據《美聯社》的報導,早在春末,49歲的福特‧比爾就悄悄告訴董事會,他想找新領導人來接棒。他坦承自己做不來。「今年夏天稍早,我在董事會上說:『我有很多事情要做,分身乏術。我掛了太多頭銜,』他說。
優質領導 樂在其中
辭去執行長職務後,他決定繼續擔任執行董事長,協助策略的制定和環境議題的處理,以及擔任公司面對經銷商、員工和供應商的「公共臉孔」。
當代深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被譽為管理大師中的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在新作《畢德士必修課程:領導》(Tom Peters Essentials: Leadership)一書指出,領導人首先必須認識自己。
認識自己可能不容易。因為就像中世紀德高望重的道明會神父、基督教神秘主義者艾克哈(Meister Eckhart)所說的,「人認識很多事情;偏偏不認識自己」。不過,我們可以從自己做某些事情是否快樂,來判斷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畢德士在新書中強調,領導人必須從領導中得到快樂。
舉例來說,雖然羅斯福總統患有殘疾,每天早上卻巴不得趕快坐到辦公桌,因為,他是那麼愛當總統。
相反的,畢德士的好友、領導大師班尼斯(Warren Bennis),擔任辛辛那提大學校長期間,經常愁眉不展。
他說,有個老朋友給他一記當頭棒喝:「華倫,你想『當』(be)校長,但是想『做』(do)校長?」
領導 並非人人適任
畢德士得出的結論是:領導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他以親身的經驗為例說:「我喜歡自己做的事──研究、寫作和演說。但是我沒辦法從占據真正的領導人一整天時間的種種問題中,得到一位領導研究同行所說的『十足的快樂』。」
畢德士整天想的是管理,寫的是管理,談的也是管理。他喜歡做分析和發表演說。但是,他討厭像蝴蝶那般周旋於人群之中。那不是他拿手的事。他不是「那種料」。他說:「有自知之明,是我可以稍堪自慰的唯一智慧。……有人喜歡跟人接觸。像我們這種人則不然。」
不適領導 速速授權
於是他把自己創立的湯姆畢德士公司執行長職務,「授權」給另一個人去做。這個人每天早上進辦公室,發現有一堆棘手的「人事問題」等著處理,總是眉開眼笑。
所以畢德士奉勸領導人:「如果你不愛領導,趕快找到最近一個出口。不要自欺欺人。」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著有《Google:Google成功的七堂課》,個人網站「羅網」:http://www.andrewlo.idv.tw
【2006/09/2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