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日 星期一

長尾理論》從郵購型錄到虛擬購物車

【經濟日報/克里斯.安德森】
目前看來,長尾多半屬於網路現象,但早在亞馬遜、eBay、甚至網路出現之前便可見端倪,或者可說它是一個多世紀以來種種商業創新成果(產品的製造、搜尋、經銷和販售方式的進步)達到極致的表現。就以完成一件亞馬遜網站購物來說,牽涉的環節多半不是在網路完成的,諸如快遞、國際標準書碼(ISBN)、信用卡、關係資料庫,甚至條碼。
這些創新都是經過數十年演變才逐漸成形。網路的功能是讓企業整合這些創新成果,壯大自己的力量,並擴張業務領域。換句話說,供應鍊的革命已經醞釀好幾十年,網路不過是把各方力量整合起來罷了。
無限貨架空間 溯及19世紀
其實,長尾和無限貨架空間的真正起源,可追溯到19世紀末期,出現於芝加哥的全球第一批中央倉庫。這些建築位處美國中西部鐵路線交會處的工業區內,無邊無際的鐵皮屋頂下是堆積如山的商品。大量製造的風氣此時方興未艾,這些商品標示了大量選擇與供應的時代已經來臨。業者靠著四通八達的鐵路網將時興的各色商品運往各地,也逐漸將這個國家的經濟和文化改頭換面。
這樣的發展有何意義?明尼蘇達州北紅木市(North Redwood)的鐵路代理商李察‧西爾斯(Richard Sears),是讓美國消費者見識到其意義的第一人。1886年,有個芝加哥珠寶商誤將一箱手表運到北紅木市的經銷商,但該經銷商並沒有訂購這些商品。西爾斯自己買下這批貨,轉手賣給鐵路沿線的代理商,小賺一筆。於是西爾斯進了更多貨,並開了一家鐘表經銷公司。
1887年西爾斯將鐘表業務轉移到芝加哥,並在《芝加哥日報》刊登廣告徵求鐘表匠。艾爾發‧羅伯克(Alvah Roebuck)看到廣告後去應徵。六年之後,他們倆合作創立西爾斯公司(Sears, Roebuck and Co.),以郵寄型錄的方式銷售手表,對象是被本地雜貨店和被大批中間人當凱子削的鄉下農民。
西爾斯公司給顧客的承諾很簡單。根據該公司發展歷史的記載,「藉由大宗進貨,以及鐵路、郵局、還有免費送至鄉下的包裹郵寄服務,西爾斯公司提供顧客在當地高價雜貨店之外的其他選擇。」
西爾斯公司起先只賣手表,沒有多久也賣起農村家庭和公司的所有必需品。西爾斯和羅伯克將型錄寄給農民,並由西爾斯親自寫上平易近人的文案。他們在芝加哥蓋起一棟又一棟的廠房來應付這些訂單,最後在芝加哥的西城耗資500萬美元興建一座占地40公頃的郵購工廠和辦公大樓。1906年開幕時,樓面空間超過 300萬平方英呎,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商業大樓。
郵購倉儲 革命性發展
西爾斯公司的倉庫和有效率的處理作業,都是革命性的發展。想像你是100多年前住在堪薩斯大平原上的農民,距離最近的雜貨店有好幾小時車程,而且店裡的商品和汽油都不便宜。有一天,每周遞送一次的郵件中多出這本西爾斯1897年「郵購型錄」(Wish Book)──整整786頁的型錄包羅萬象,商品價格更是低到難以想像。
對一般農家而言,這可讓他們眼撩亂。沉重的郵購型錄丟到地上這麼「碰」的一聲,就產生了千倍於當地雜貨店的商品選擇。而且,郵購型錄裡的商品價格,就算扣除運送費用也還比店裡賣的便宜一半以上。
西爾斯的商品種類之所以如此繁多,就是因為它充分運用供應鍊的力量。這些手法在現在也很常見:公司除了有庫存商品,還有供應商組成「虛擬倉庫」,直接由供應商的工廠出貨。一般人可能難以聯想,但「郵購目錄」的確是長尾最初出現的形式。
(系列六,本文摘自天下文化9月28日出版《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
【2006/10/0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