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28日 星期二

管理相對論》領袖與領導

■ 王鳳生
總統府資政孫運璿日前辭世,令人不勝唏噓,緬懷他為台灣經濟改革與產業轉型所做的睿智決策,他所擔任的最高行政職務是行政院長,雖不曾貴為「最高領導人」,但早已被社會肯定為有遠見、肯做事的「永遠的領導人」。
反觀,社會上也有一群在媒體曝光的政治、社會、企業領袖,他們目前或許在各行各業中領袖群倫,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又有幾人能成為「永遠的領導人」?
領袖(leader)與領導(leadership)這二個名詞經常令人混淆不清。從定義上看,「領袖」是做為眾人之首的一種身分地位,「領導」則是領袖影響追隨者的心路歷程。再從行為面來看,領袖的魅力在於長「袖」善舞的個人特質,能快速結合群眾的力量,但易偏執於個人權力競逐;領導則在於「導」正方向,著重在價值觀正確,結合眾人達成共同願景。
領袖的誕生是多元的,有的經由繼承產生,如封建帝王、企業家第二代;有些是變局下的產物,如革命團體領導人;也有人憑藉天生不凡的氣質、理念或精神感召,吸引眾多追隨者,如宗教家、社會改革者等。在現代社會中,更常見的領袖產生方式還有制度性的職務升遷、選舉。
不論領袖如何產生,他的存在是為了領導有共同目標的一群人,朝目標前進。一旦領袖無法領導群眾達成共同目標,群眾的熱情將迅速消散,領袖也將隨之殞落。因此,傑出的領袖,除了要有讓人信服的道德基礎,能否領導群眾達成共同目標,也是重要的評斷標準。
例如1980年代,波蘭獨裁者喬魯吉斯基將軍當權時代,因國內經濟走下坡,格但斯克造船廠員工為爭取權益,成立團結工聯並進行罷工。1990年,華勒沙先獲選為團結工聯領袖,繼而在同年12月當選總統。然而,華勒沙這一位由時勢創造出來的魅力領袖,因無法帶領波蘭走出經濟困境,1995年11月競選連任失利。
如何才能成為傑出的領袖?普伊爾在《為將之道》一書中提及:歷史上著名的將領都具備超凡的能力與智慧,他們有異於常人的判斷力與敏銳度,往往能看穿敵軍防線的漏洞,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作者歸納傑出將領具備的特質包括:公正無私、細膩果敢的決策、勇於挑戰、努力學習、不恥下問與責任感等。這些特質融合交織,形塑出將領的風格。乍看之下,領導特質似乎是天生的,不過作者一再強調,領導特質的成熟與發揮有賴後天環境的培養教育與嚴格要求。因此,領導能力可以透過訓練養成。
(作者是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中華亞太經濟與管理學會理事長)
【2006/03/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