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學習型組織》電子化學習跨次元的交流

■ 葉信宏 (台灣IBM公司資訊服務部經理)
今日企業的成功要素有三:更迅速地因應客戶需求、更靈活地進行商業活動以及更專注於發展核心競爭力。然而,能將上述三項元素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並非廠房、機器和設備等有形資產,而是員工展現其無形的思維、知識與技術,也就是所謂的「人力資本」。
欲厚植人力資本,企業除了必須讓優秀的人才適才適任,還要讓員工的技能足以因應市場需求與變化,且不斷提升。因此,「教育訓練」責無旁貸地成為推動組織發展的要件,也是企業致勝的關鍵之一。
突破時空限制
企業主莫不期望員工面對多變的業務需求,能以更及時、有效的方式回應,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出更好的業績。除了傳統面對面的授課模式,許多企業逐漸瞭解電子化學習(e-learning)的重要性;因為電子化學習改變了教育訓練的規則,將學習普及到整個企業,使員工能不受時空限制獲取所需內容。
電子化學習結合了正式與非正式的訓練模式,成為一種能深入日常工作而連貫的學習方法;它使學習變成協同作業,讓員工可在組織內或跨越組織範疇,與專家交流並學習知識。
國際數據資訊(IDC)研究指出,全球電子化學習市場規模將由2002年的66億美元增加至2006年的237億美元,成長超過三倍。電子化學習的成果也在許多企業內擴散,逐步改變企業的營運模式。
對內,企業可以藉電子化模式推廣組織規範與多元培訓計畫,同時節省訓練經費、提升績效、留住人才。以IBM為例,47%的員工訓練透過電子化方式進行;過去兩年,不但節省5.8億美元訓練經費,訓練時間減半,更證明在企業積極提供有意義的學習與發展機會下,79%的員工會選擇在公司工作至少三年。
帶來革命性轉變
對外,電子化學習也帶來革命性的轉變:
強化客戶關係:企業可以多種形式和客戶進行交流,例如傳遞產品訊息、推展企業價值,加深客戶對企業產品與服務的認識。
加強與供應商的連結:企業可提供電子採購訓練,讓員工的技能永遠領先供應鏈的變化。
強化合作夥伴關係:電子學習的協同作業模式,讓企業與合作夥伴彼此更為瞭解與認同,進而形成堅實的信任基礎。
根據2004年的一項研究結果,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教授林文政指出,在企業環境其他變數不變之下,教育訓練費用每增加1元,每位員工平均產值可增加647.7元,可見教育訓練對提升績效的助益相當可觀。不過,企業仍需注意以下三點,才能將教育訓練成果發揮到極致:
掌握三要點 成效更佳
緊密結合學習與企業策略:首先,企業必須把學習視為組織發展的關鍵任務,並積極推動變革。在許多情況下,員工的學習方式會受到企業財務狀況、組織文化及基礎設施等方面的限制。
為克服上述挑戰,企業必須重新評估教育訓練的規劃與投資,並設計學習系統的管理模型、內容與傳授機制,再進一步建立整個企業的學習策略和方法。教育訓練必須以提升組織績效為前提。
透過「目標導向的學習」提升績效:企業必須為提升績效特別訂立學習計畫;不但要為員工訂定明確的工作目標、確保目標實際可行有成功的機率,還要建立周全的績效評核系統,充分與員工溝通。
建立開放、可靠、具擴充性的學習平台:良好的IT基礎架構有助於企業確保學習投資效益。這種基礎架構必須整合學習管理系統、虛擬教室功能、內容管理系統、績效支援系統、學習入口網站及協同合作平台;並支援電子化學習系統與人力資源(HR)、知識管理(KM)、企業資源規劃(ERP)及其他企業系統與應用程式。還要能因應技術變革,以無線或寬頻通訊、多媒體串流、遊戲應用程式等多元化的方式,增加員工的學習興趣,並支援教育訓練的規劃,協助企業提升員工學習效率與成效。
隨著商業環境的不確定性與競爭態勢加劇,企業必須打破傳統人資管理僅偏重員工聘僱的舊思維,確保組織現有的人力資本能隨市場需求與時俱進。因此,企業必須正視教育訓練的目的性與重要性;清楚規劃學習策略之外,還要開發完善的學習環境,以培育技能成熟的員工,進而提升工作績效,讓企業有能力以最迅速、最有效的運作模式,因應環境變化。
【2005/12/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