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1日 星期日

薛琦的經濟心情 從複雜到簡單 因簡單而美麗

■ 陳珮馨
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日前在《一課經濟學》導讀會上,難得談起年輕回憶,細數他走在「經濟學」路上的心境轉折。
誤打誤撞發現奇妙天地
薛琦笑著說,當年誤打誤撞進入台大經濟學系,一點概念也沒有,腦中只浮現「經世濟民」四個字。入學以後,印象最深的老師是施建生,薛琦形容他「非常有味道」,上課從來不帶教材,含著煙斗、拎著細雨傘,紳士翩翩地走入教室。
薛琦回憶,在施建生的課堂上,經濟學是一門邏輯清晰的學問,他第一次發現高等數學和經濟學結合起來,竟然這麼「好玩」,也漸漸理解經濟學的「市場」概念,只不過,對窮學生來說,每天生活費不到十塊新台幣,也不用繳稅,根本無法理解「儲蓄」的意思,很多課堂上的概念,都沒辦法應用在生活上。
大三時,上到孫震的「財政學」,原來覺得最精確的經濟學,忽然變得永遠沒有標準答案,尤其在大四的「經濟政策」課堂上,孫震總是先談完對每一個學派的看法,卻不提供最後結論,學生舉手發問時,孫震竟然回答不知道,要大家「自己回去想一想」。
經濟學家 永遠意見不合
薛琦說,也是在這一階段,開始體會經濟學的內在「矛盾」,不管你選擇的是個體經濟學或總體經濟學、短期分析或長期分析、部份分析或一般均衡分析,只要換一個分析的角度,立刻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薛琦自嘲經濟學家永遠意見不合,是一群最「好辯」的人。
不過,踏入台大經濟學研究所以後,又是另一番風景。尤其在「經濟發展」的課堂上,梁國樹透過一張圖表,就可以從經濟現象,一路講到背後的政策意涵,經濟學不再是紙上談兵,還能在具體生活登台演出。
1972年,薛琦赴美留學,親身體會經濟和政策的微妙互動。他回憶當時正好爆發全球能源危機,第一次遇到停滯性膨脹,美國政府採取擴大支出的赤字財政,結果經濟未見起色,物價漲得更兇。
政府放手 就是最佳政策
薛琦身在校園,念到管制經濟學,正好經歷當時的學術辯論,到底該循著凱因斯學派、支持政府的政策干預,還是減少政府介入、放任市場運行?眼看美國經濟大起大落,薛琦支持後者主張,他引用傅利曼(Milton Friedman)的話,強調政府不需要介入貨幣政策,只要維持穩定貨幣供給,放手給市場就好。
「產業政策不是沒有作用,就是有副作用。」薛琦借用諾貝爾獎得主史提格里玆(Joseph Stiglitz)的名言,說出他心底的話。透過這一段摸索轉折,薛琦的立論益發清晰,堅信政府能放手,就是最好的產業政策。
一席講畢,薛琦沈澱思緒,形容經濟學必須先「複雜」才能簡單,但也因為簡單而能「美麗」,這似乎也是他一路走來的親身寫照。
【2005/12/1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