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品牌策略》佐丹奴擺脫平價打造趣味時尚

■ 陳珮馨
邁向品牌的路途漫長,尤其背負過往包袱的「老店」,更要賣力掙脫羈絆,重新打造新門面。
知名休閒服飾品牌佐丹奴(GIORDANO)就是鮮活例子,香港佐丹奴執行董事馮永昌在2000年亞洲連鎖加盟品牌論壇上指出,「佐丹奴不是一個品牌,只是一個大家熟悉的牌子。」
馮永昌說的其實是反話,順便自嘲一下佐丹奴這個「老」牌子,為了改變25歲的「老」態,終於在前二、三年開始整容變身,但一路走來,跌撞不休。
價廉物美 堅持黃金通路
馮永昌笑著說,王品集團連取品牌名字,都經過內部嚴密討論票選,「佐丹奴」名字由來卻很簡單,25年前以成衣代工為主的香港,遇到和台灣今天相似的低毛利困境,除非往高毛利的上游發展,否則難以在市場競爭,創辦人尋求突破時,剛好在義大利進入一家名叫GIORDANO的餐廳,當下決定「就是這名字了!」
佐丹奴草創之初連虧六年,直到1987年引入連鎖店的概念,針對亞洲四小龍之列的香港、新加坡和台灣市場,同步建立新的營運模式。佐丹奴堅持「黃金通路」的重要性,因此從一開始就砸大筆資金,在黃金地段開拓通路。
1980年代,佐丹奴的主要訴求是「價廉物美」,主要是看準當時市場只有高價的美國貨,本土商品普遍品質不被看好,佐丹奴努力開發品質好的低價商品,堅持產品「簡單化」的策略,很快就打下一片天。
區隔市場 導入客服概念
佐丹奴為了進一步區隔市場,從1989年起導入客服概念(Giordano Means Service campaign),同樣也是看準當時的市場空缺,開始在店內提供免費電話、傳真服務等,成為第一個以客服為訴求的服裝品牌。
1990年佐丹奴開始進軍非華人市場,包括菲律賓、中東、南韓、澳洲和日本,雖然如此,相對於歐美大型跨國企業,佐丹奴仍是「小蝦米」,眼看全球化浪潮吞吐而來,勢必要踏出新的一步。
三年前,佐丹奴決定從零售思維轉至品牌,揚棄過去物廉價美的訴求,改為中單價的功能性產品,同時客服也隨時代改變,成為企業生存的必要條件,因此佐丹奴必須進一步提供滿意的購物經驗,例如,加強硬體的燈光、音響,同時加強「說故事」的能力,不只賣產品,還要賣故事。
國際市場也從地方分權的經營策略,改為80/20的集中化管理,80%的產品採全球統合策略,例如產品開發、高階經理人培訓等,其他的20%,才由區域管理者彈性調整。
走向品牌 建立核心職能
走向品牌必須建立核心職能,因此以Q-Kiss(quality、knowledge、innovation、speak、 service)作為新的企業文化,過去兩年來,佐丹奴在全球市場針對20多個國家的員工,舉辦20多場宣導會,期待協助員工重新認同、內化公司文化。
馮永昌表示,服務業以人為主,所以推行品牌文化時,由下而上的動力很重要,推動80/20法則時,很多員工反彈,因此公司按照事業性質,透過網路建立跨市場的平台,縮短學習周期,推動經驗的分享和交流。
過去產品簡單化的策略,也隨著消費市場分眾化趨勢,開始走向多品牌經營,針對20歲到35歲上班族女性的giordano/ladies品牌,就是一場勇敢的實驗,polo衫由過去一件600元提高為現在的1,500元價位,外套一件五、六千塊。「兩年前抱著嘗試心態,沒想到一推出市場反應大好,80%是回流顧客,成為一開始就賺錢的品牌」,馮永昌說。
GIORDANO JUNIOR童裝品牌,過去幾年業績也有10%的成長,在少子化趨勢下,父母更願意花大錢在孩子身上。另外還推出年輕化的BLUE STAR品牌。只不過,幾個品牌同樣是休閒服飾,該如何清楚定位品牌,是未來的挑戰。
國際趨勢下,如何從區域品牌放眼全球,也是刻不容緩的課題。馮永昌說,進軍全球品牌的第一條件,就是要有足夠的全球人才,「集團也必須是全球團隊」,才能培養全球化思維。
【2005/12/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