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9日 星期五

大師開講》創意美學在文化中發芽茁壯

■ 王慧馨
今年4月,在有52年歷史的德國iF(Industrial Forum)產品設計大獎金獎獲獎名單中,第一次出現台灣人的名字,華碩的設計團隊,以W1碳纖維寬螢幕筆記型電腦兼具極簡美學與功能的設計,展現台灣代工製造之外的競爭力。
接下來,台灣企業如何以更好更多的設計與創意,走上國際舞台?在競爭壓力下焦慮的企業,或有心從事創意工作的年輕人,都希望能有更直接快速的學習路程,或標準模式可依循。
對此,從事時尚設計教育、品牌行銷顧問多年的義大利歐洲設計學院(IED)教授波耶若(Sergio Boero)的答案,竟是「沒有標準答案」。他認為,最重要的是回歸文化的根,找出自己、認同自己,才能展現有特色的創意與設計。
人才培育由根本做起
台大會計研究所教授劉順仁也認為,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講了很多年,但要脫離OEM、ODM,發展自有品牌,卻是一條很長的路。「只有加強產品設計的流行美感,台灣才能成功。」但人才培養必須由根本做起,長期投入。
iF設計獎有「設計界奧斯卡獎」之稱,每年角逐金獎的都是國際知名品牌,如Sony、三星。今年參賽作品逾2,300件,華碩是拿下50個金獎的唯一一家台灣企業,明碁設計團隊也奪得十座設計獎,這意味著台灣產品的工業設計已達國際水準。
劉順仁指出,今年不過是台灣企業耕耘iF工業設計獎第三年,就能與南韓三星十年來的努力打成平手。這樣的成果,除了令人感到驕傲,也令人認知台灣企業體質轉型的必要及急切。
「南韓三星、LG早在1990年代,便積極派人員去義大利、德國、英國、美國設計學校進修。」劉順仁說,讓優秀設計人才有更寬廣而專業的訓練,長期耕耘,才有今日的成果。
長久以來,台灣以接單、代工生產聞名,生產製造容易,設計卻有賴人及創造力。為了了解如何在製造過程中融入設計與品牌,劉順仁去年率領台大EMBA學生到歐洲各國參訪,因緣際會認識任教於IED的波耶若。
讓創意在思考中啟發
波耶若近年開始接觸大陸、南韓與泰國等亞洲國家,他一直很納悶,台灣的設計與製造不比其他國家差,但一直沒有人與他接觸,仔細分析,可能是台灣在設計人才培育這方面不夠積極。
有鑒於此,台大EMBA日前特地請波耶若來台和學生對談,交換彼此的創意、設計概念與經驗。
座談會中,學生提了很多「如何做?」「怎麼達成?」的問題, 希望講者能提供步驟,讓他們依樣畫葫蘆。波耶若並未提供標準答案,卻給了在場學生另一種思考啟發。
劉順仁說,亞洲人的思考方式是「利益導向」,尤其是商學院學生,做事前總是計算成本及獲利,商業理性的思維很強。但對強調創意的波耶若來說,很多事情是簡單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像「盜版」、「複製」,就完全不在他的消費選項中。
波耶若來自義大利的薩丁尼亞,祖母、母親都從事時尚行業。波耶若記得有一年他生日,母親給他的禮物就是帶他去一家服裝店,讓他盡情的看和挑選。他說,那不僅是他最開心的一個禮拜,似乎也從那時起,就結下與時尚的不解之緣。
從生活中培養鑑賞力
十幾歲的小孩出門買東西,就注重衣著打扮,連顏色、配件都講究,日積月累,就能培養出對美的品味與鑑賞力。義大利會成為今日全球的時尚重鎮,甚至義大利人對品味有絕對的自信與直覺,就是從日復一日的生活習慣、態度養成的。
波耶若說,二次大戰後,義大利從製造做起,被來自巴黎的設計師們訓練,替他們代工生產。60年代末期,義大利成立一間間私立的設計學校,傳授工業、交通、時尚等各式設計,以及流行的行銷與溝通。走過了很長的一段歷史,才成為今天國際間設計資源最豐沛的地區之一。
義大利設計王國,一路走來最主要的關鍵,除了從不間斷培養人才外,波耶若認為,還有「找到自己、認同自己」的自信培養。
就對亞洲的接觸經驗,他發現,亞洲有很多的新銳設計師,只是一味的複製西方設計師的風格與文化,這很正常,卻不正確,必須回到自己的文化裡,從根發掘創意,走出獨特的路。
劉順仁認為,美國有量產、行銷全球的能力,但世界知名的星巴克,在講求精緻、獨特的義大利卻不一定吃得開。相對的,歐洲擅長創造的許多獨特商品,則是叫好不叫座,缺乏行銷能力,不一定有商機。
以台灣來說,台灣的酒或許拚不過法國或加州的酒,但茶跟蘭花則有大好機會。如何兼容並蓄歐、美的優點,創造行銷全球的商業平台,是本世紀台灣躋身國際市場的重要課題。
【2005/04/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