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Vincent新視界》成長與分配

大家可能都看過類似情節的連續劇:幾個一窮二白的年輕夥伴,抱著理想一起創業,在多年歷經艱辛後,終於擁有了龐大的事業和財富。然而,關係的複雜也逐漸產生,原先肝膽相照的夥伴,在各自的妻小、家臣慫恿或設計下,開始計較事業與財富的分配。從此,嫌隙、分裂、傾軋不斷…。

這樣的情節,在現實世界比比皆是。每年總有幾次,家族財團的豪門內鬥、兄弟鬩牆,活生生地在報章媒體上演,成了眾人茶餘飯後的話題。生活周遭,也常見到原本和睦的兄弟姐妹,為了家族財產分配,充滿心機,甚至反目成仇。

這似乎是人性的定律:一無所有時,大家期望成長,為更好的未來共同奮鬥;收穫豐富後,人們把眼光放在內部,為如何分配所得而爭執不休。成長與分配這兩個主題,總是在不同階段,分別主導人們的思想與行為。

其實,宏觀地看,成長與分配,也是人類社會不斷思辨驗證的核心主題。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爭鋒中,這兩個經濟模式分別追求效率、公平的不同目標理念。資 本主義強調資源產出的效率,因而鼓舞經濟成長,卻使貧富懸殊愈加嚴重,分配不均成為社會憂患。共產主義重視所得分配,公平的理念得以實現,卻扼殺進步的誘 因動力,使得成長受限,停滯不前。成長與分配的課題,顯然讓思想家耗盡心力,爭辯不休。

不僅在經濟行為中,成長與分配成為主導人們的核心原則。在組織、政治、社會等領域,也常見這兩個元素,驅動人們的行為。例如,民進黨從前在野時,團結一致 對抗執政的國民黨,因此雖為草根少數,卻能成長茁壯而取得政權。然而,民進黨執政後,卻高度關注內部分配,以致形成四大天王,彼此分治鬥爭,忽略了對外, 弱化了自己。

反觀國民黨,之前長期執政時,分配問題不斷,如主流/非主流、新黨出走、親民黨成立等。但變為在野、一窮二白後,卻能捐棄成見,高倡泛藍整合,團結一致的取回政權。成長與分配,似乎又是人們在窮困與富庶、失意與得志、困頓與安康等不同際遇中,分別浮現的優先目標通則。

也因此,「成長」優先時,人們常是放眼未來,並團結一致;「分配」主導時,人們看的僅是眼前,忽略了開創,甚至演變為分裂與內鬥。「成長」常在憂患貧困時優先,「分配」總是在成功富庶時浮現。

其實仔細想想,不難理解。處於困境,當然只能寄希望於未來,為成長而努力奮鬥;此時既一無所有,又何須分配?富足後,已無非拚搏不可的必要;若分配主張不慎,可能代表過去的血汗所得,平白喪失,因而計較分配,乃人之常情。

所以說,人性常是「可共患難,不可共富貴」計較分配時的心機佈局,對比患難時的真誠與共,常顯得難堪與不忍卒睹。在我經歷的「患難」至「富貴」的實際過程中,感受至深。

既然這是人性的一部分,就不需因其不堪而刻意避免。相反地,應面對與接受此種現實,並以此人性的理解,去預見未來情境的發展,期望以智慧化解宿命式的矛盾與紛爭,通過人性的考驗。

對財富與事業擁有者而言,上述課題,至關重大。不管是處理夥伴關係,亦或是面臨下一代的接班,對「分配」課題的深思與預早籌劃,都是影響深遠。分配得當, 則既有血汗基礎,得以外向茁壯、繁榮茂盛。分配不當,則事業版圖常分崩離析,親族團隊反目內鬥。歷史上,此類教訓屢見不鮮。

因此,古人說「善始而慎終」。良好的創業成果,未必帶來豐收快樂的人生。

慎重妥善處理分配課題,才能克服人性弱點,讓自己、夥伴與下一代過渡到長久的富足與和諧。(作者是宇宙光電副董事長,曾任東隆五金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匯豐直接投資亞洲公司董事)

【2008/08/12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