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中小企業 應採另類思維

品牌,被視為企業下一個競爭次元的入場券,但國內企業多為中小企業,很難如大企業般,以充沛的資源及預算投入品牌的經營。

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副教授許安琪指出,大企業因為豐富資源,可以透過公關或是整合行銷傳播等全方位發展品牌,但中小企業囿於資源不足,無法對品牌進行長期規劃,所以中小企業經營品牌,不能採用大企業的思維,不僅不切實際,也容易造成經營危機。

建立顧客資料庫及問卷調查

她強調,中小企業經營品牌,在欠缺資源的情況下,需先清楚了解經營品牌希望達到的目的,再透過實戰培養內部品牌人才,掌握市場變化,環環相扣,才能塑造品牌形象。

對中小企業來說,每一筆錢都要花在刀口上,她建議應該先從建立顧客資料庫以及問卷調查開始,以實際了解老客戶的反饋,並得到改進的建議。透過口碑行銷帶動的品牌形象效果,不僅不需花大錢,還能立刻收到成效,是比較實際的方法。

中小企業發展品牌,成也CEO,敗也CEO。

這是因為台灣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多數是白手起家的企業第一代,他們靠著一點一滴的積攢利潤,才有現在的企業規模,因此對每筆成本、支出斤斤計較,且希望每一筆支出都會有應得的報酬,所以普遍不願意投資品牌經營。

此外,這些企業主非常清楚本業的收支損益平衡點等財務狀況,但是在發展品牌的過程中,卻有許多無法量化的投資及報酬,往往造成他們卻步不前。

成也CEO敗也CEO

再追根究柢,中小企業主會對經營品牌抱持質疑的心態,也可能與品牌顧問良莠不齊有關。有些品牌顧問在說服企業主品牌的重要性,並取得信任之後,就空降到企業內部下指導棋,要求企業成員聽命行事。

但是他們對於要行銷的產品一知半解,並且常以一套行銷公式,套用在所有的產品與企業上,自然繳不出應有的成績,久而久之,業主就會有花錢受騙的感覺,間接破壞品牌顧問產業的整體形象。

更有可能這些不合格的品牌顧問,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扼殺台灣才剛起步的品牌發展市場。因此,台灣企業要發展品牌,不僅是企業主要抱定決心,品牌顧問心中更要有一畝良田,協助中小企業經營品牌,絕對不能存著短線操作的心態。

品牌的發展是永續不斷的工作,因此,品牌顧問協助企業建立品牌最好的方式,就是協助企業培育及發展內部的品牌人才。唯有透過企業的內部塑造,才能夠培養出能夠通盤掌握企業發展,以及長遠規劃的企業品牌人才。

中小企業經營品牌,首須了解自身的產品是否有發展成為品牌的潛力。

其次,台灣許多中小企業都屬家族企業,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之後,親戚股東之間不免意見分歧,出現多頭馬車的現象。

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禁不起這樣折騰,若是無法集中資源發展主軸,最後難逃企業萎縮甚至消失的命運。

因此,除了產品力與品牌力之外,要延續品牌,更要隨時考量「趨勢、環境、市場、消費者」這四大因素。產品符合這四大建立品牌的要件,品牌才有成功的勝算。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服務綜合組副管理師)

【2008/08/10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