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9日 星期二

陳冲觀點》EIU真的錯了嗎?

陳冲
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r)近年來成為一門顯學,連經濟學人之類的專業財經雜誌亦不能免俗,不時有相關的報導出現。人類在研究動物行為之餘,理所當然會以人類觀點詮釋動物。例如上月經濟學人提到對象群的研究,發現象群中如有受傷或瀕死的象隻時,其他大象會盡力以支撐或推扶方式協助其重新站起,觀察者之結論為:象是動物中唯一與人類相同,會對倒地的同類出「手」予以協助。另一方面,人類又偏好以動物諷喻人類的行為或現象,一位教授即與我分享其授課時使用之寓言:一位科學家專門研究跳蚤,其訓練一隻跳蚤聽令辦事,經過努力,跳蚤竟學會在科學家一聲「跳」下,躍過人類手指,接著科學家切除跳蚤一對前肢,再下命令,跳蚤竟仍可勉力跳過,最後科學家將其餘腳肢去除,再度發令,跳蚤終無法動彈,於是科學家得到一項結論:當跳蚤失去腳肢時,就喪失了聽覺。
EIU(經濟學人研究機構)亞太區主管Charles Goddard於8月上旬針對Foresight 2020其中有關台灣的調查報告時,預測台灣將繼續保持3%之低成長,工業會朝高附加價值發展,服務業也能繼續展現佳績,惟獨金融業因未能實質改變而不被看好,「在全亞洲均迎向競爭之時,台灣選擇閉關自守,內部相互糟蹋,該機構已不向投資人推薦」。
此論一出,雖然國外媒體未有顯著報導,國內媒體報導之版面篇幅亦屬有限,但卻有不少輿論回應,業界亦多以確值警惕自省。而其中有一位金融界耆老撰文痛斥 EIU之看法,該耆老認為EIU研究主管久居香港,故以「非國家」的香港觀點出發,以中國為思維中心,與台灣「追求國家主權」的觀察不同;渠更指出銀行是本土性產業,如欲解決此種經營困境,必須增加企業對台灣投資,減少對中國投資,則一切問題均能迎刃而解。
跳蚤不能跳,是因為失去了腳?還是失去聽覺?不能掌握問題的核心,則永遠不會有正確的答案。
依照耆老的看法,EIU台灣銀行業看不到未來的論述,是一種無主權的「香港觀點」;銀行是本土性行業,島內投資增加,即可自給自足;至於如何增加對內投資,減少對中國投資,則不在耆老論述之列。
耆老意見可以理解,台灣的銀行業由早期的金飯碗突然變成艱苦行業,與廠商西進投資中國自有關係,但產業外移是否當然對金融業有負面影響?觀察先進國家基於產業之國際分工,早有所謂外移的經驗,但其銀行業並未隨之而當然萎縮,主要是其銀行業有逐水草而居的機會,當金融需求隨產業外移時,金融服務之提供者亦配合外移,因此得以共生共榮,造就今日歐美的大型金融機構。
就整體經濟言,台灣不必刻意去倚賴中國,但也不必刻意忽略國際間產業分工之必要性。台灣廠商西進,銀行未能隨之移防,自然失去共生共榮的機會,但對金融業的衝擊,在現階段言,其實尚屬遲緩漸進。
單就2000年迄今,台灣對大陸之出超逼近2,124億美元,而台灣整體外貿出超不過1,036億美元,可見廠商西進後透過「台灣接單、大陸外銷」、「台灣供料、大陸生產」、「大陸出口、台灣押匯」的模式仍造就不少商機,從而亦保留眾多國內就業機會,挹注銀行進出口押匯業績,適度提供對金融服務之需求,因此台商西進對台灣銀行界短期影響並不十分嚴重,但此種狀況不能長期蹉跎。我們其實也贊成耆老意見應倡導增加對台灣投資,但是縱然政府能有方案(例如「大投資台灣」計畫)提昇對內投資,銀行仍應力求以區域為舞台,走向國際,換言之,即使關內物產豐饒,亦不應閉關自守。
跳蚤不能跳與銀行競爭力不足的原因其實類似,跳蚤截除一對前肢仍能跳躍,正如同銀行短期依賴「大陸出口、台灣押匯」等招式,尚能免受重創;如不能藉此爭取時間,區域布局,則難免如動彈不得的跳蚤,還被誤以為只是失去聽覺。
我們都希望EIU的預測是錯誤的,但問題是:EIU真的錯了嗎?
(作者是合作金庫銀行董事長,曾任財政部次長,熟悉金融市場實務與管理) 【2006/08/29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