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9日 星期三

台灣人才不見了?

工商時報/經營知識/D3版 吳心怡 2006/8/9
高腦力、高創造力的人才外流或不被重用,都將使台灣淪為代工式殖民地而非創意原產地。
今天要談的東西,簡單來說叫做「人才不見了」。在字面上看起來似乎是簡單的,但卻是令人焦慮的現象。
很多業界,在台灣都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況。面對外在的客戶挑戰或同業競爭時,面對內部的運籌帷幄到執行,內部作業的兵團總是讓當家主事者感到窘迫的外患與無以為繼的內憂。
人才不見了!?
人才不見了!
我在思考3個問題,可怕的是這3個問題環環相扣,若是不能在第一個問題上找到答案,可能導致3個問題的惡性循環。
第一個問題:一直以來台灣自傲人才濟濟,現在卻找不到適才適任的人,人才都到哪去了?
第二個問題:是否人才被短視近利的環境與惡質的文化埋沒了?封殺了?
第三個問題:我們對人才的定義與標準是否起了變化?會不會開始降低?會不會因為降低標準而間接加速了各產業的質變與矮化,會不會直接加速了企業成為代工或是分公司、成為代辦處的速度?也就是使得人力或人工開始取代腦力與創造力,成為有力有勞便是人才的狀態。
也可能,真正有用的人才變成留在台灣卻無業的廢才,或開始外移發展,無意為台灣奮鬥。於是,人才在在被短視近利的大環境背棄之後,也相對的放棄了這個環境?
我認為,就台灣目前的競爭力與創造力而言,人才與人數的比例已經到了令人焦慮的谷底了。
我希望這是因為人才外流,而非人才不被任用。
面對人才外流,一定有辦法吸引回流,但是,面對不識人才或封殺人才的狀態,這個環境就只能沉淪下去。
高腦力、高創造力非常重要,一如人工與人力所提供的執行力非常重要。但是比例的極度失衡,只會使台灣成為平均低的低品味、低智能、低競爭力的區域。
台灣將淪為執行外國企業枝微末節工作的「代工式殖民地」,而不是「創意原產地」。
傑出的人才總是聚集在同一個時代。有時候某個時代或某個地方,總是產生比其他更多的人才與作品。看中國歷史的唐代出了多少文人,多少發明家,就知道那是個傑出而強大富裕的時代。
看看我們自己的時代與我們所處的地方,再看看我們身邊的上司、下屬、同儕與對手,我們需要提升自我與大我的警覺與反省;對大環境要更有企圖;對不按牌理出牌的那些勇敢顛覆、不斷創新的秀異分子則要更善待,更善用。(作者為資深創意人,minik1028@yahoo.c om.tw)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