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3日 星期二

IT代表無形科技

工商時報/我的大書坊/14版
2005/9/13
■書名:最無形的,最核心
■作者:約翰‧貝瑞
■出版:麥格羅‧希爾
資訊科技也許是所有無形資產中最不無形的一種。以資產類型來說,它在提報目的上的處理方式跟傳統的有形資產很像,它的投資會隨著它的有效期間資本化與貶值。就資產而言,它最無形的特點可能是看不到或摸不到。
雖然資訊科技在財務報表上是以有形的方式處理,但經理人真的覺得無形的是它的許多影響,也就是它為組織帶來的好處。這些好處之所以看起來無形,是因為它們非常難在財務上量化。經理人感受得到資訊科技在工作上所帶來的影響,他們相信,有些應用程式提高了生產力、強化了決策功能、帶來了一體感、暢通了各營運職務在企業內的聯繫。但是,經理人很難搞清楚投資報酬模式的其中某些影響,而這個模式可能是建立來當作搭配投資的決策架構。事實上,無形好處之所以會增加,是因為科技的投資跟運用基礎建設甚至是節省成本比較沒關係,而是跟資訊科技為了實現這些目標而必須重新打造的策略目標與營運流程比較有關係。
我們之所以必須說明資訊科技的整體經濟價值,這種急迫感有很多不同的相關原因,包括:
資訊科技是主業:我們不能再把資訊科技視為一組零散的服務。如今科技已經融入了企業的結構,並觸及了企業為了在市場上成功所投入的大部分甚至是一切價值創造作業。其中包括了但不限於財務工作、包括行銷自動化與銷售人員自動化在內的顧客應對應用程式、協力設計產品、人力資源自助服務、供應鏈合作。重要的營運活動有多少,這份清單就有多長。
資訊科技組織的角色轉變:在過去,資訊科技/資訊系統組織都被視為公用服務組織,這群人是在提供正常運轉的功能、協助支援、排除疑難及安裝軟硬體。資訊科技/資訊系統組織跟設備管理很接近,但後者的作用是在讓電燈發亮並讓鍋爐運轉──雖然很重要,但是在為公司帶來價值方面幾乎幫不上忙。隨著公司可取得的資訊科技種類從純粹的支援演變成實現策略目標,資訊系統人員也必須考慮到科技與營運需求的配合。事實證明,這是個相當大的文化轉變。
科技的失敗率:雖然資訊科技投資的整體失敗率可能不只是有點不正確而已,因為負責提報失敗的公司可能沒有一家能做到統計上的有效抽樣,但是有關的傳聞卻指證歷歷,而不只是有點嚇人。例如我就知道,有一家大型的美國保險公司在一家顧客關係管理(CRM) 業者身上花了1,000萬美元,然後才放棄它。協商未果的理由在於,該軟體並不是針對它的需求所設計。換句話說,這家保險公司花1,0 00萬美元才了解到,它所考慮的應用程式跟自身的營運目標不合。在很多的層次上,這都是很離譜的錯誤,而其他的統計數字也不勝枚舉。在所有資訊科技案中,有半數都是為時已晚而且超過預算。
財務長的參與:由於資訊科技承諾為組織帶來績效價值,包括提高營收和市場占有率、加速產品開發週期、增進品牌價值等等,因此財務長也逐漸加入了資訊科技的投資敘述。在這種情況下,財務的語言和思維正逐漸凌駕科技的語言。以偏重策略類型的資訊科技投資而言,談話內容由內部投資報酬率、現金流量和投入資本報酬率等類似概念引導的程度,不下於MIPS(每秒百萬指令)、FLOPS(每秒浮點運算)、批次處理速度和網路工作量等概念。
以成本利益分析來描述方案的所有影響和成本要素成了必要的管理工作,因為描述經濟價值的做法使得投資決策更加清晰,並且為相關風險增加了一些可預見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