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16日 星期五

管理相對論》把戲與把握

■ 王鳳生
把戲人人會耍,能將把戲耍得很有把握的卻不多。把戲耍得好固然可以獲得滿堂彩,耍得不好則淪為跳梁小丑,成為笑柄。
「把戲」與「把握」都是執行事務時的一種心理歷程。前者著重於應付短期且急迫性的問題,目的不在真正解決問題,而是暫時淡化問題,以減緩問題衝擊的過程。後者由宏觀的角度針對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以圓滿達成預期的結果。
把戲 強調短期效果
因此,面對問題時,耍把戲者首先利用真偽摻雜的證據或數據轉換問題焦點,混淆眾人的注意力,接著以似是而非的辯證方法,顛覆他人過去的經驗,操弄他的判斷力,最後再用精妙的手法包裝出一個出人意表的結果,讓參與者難以細究問題與結果的關係。
相對地,把握先全盤考量問題,縝密規劃解決問題的步驟,妥適選擇各個階段的最適解決方法,按部就班逐一達成各階段的目標,以徹底解決問題。
在企業經營上,把戲與把握不必然是對立的概念,其優劣端視使用者心態與使用時機而定,有時還相輔相成。
當問題急迫須立即因應時,巧妙的使用把戲可以暫時紓解壓力,爭取解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但若只想以耍把戲來閃避問題,將會陷入不斷以新把戲掩飾舊把戲的困境,直到東窗事發無法收拾。
美國恩隆案殷鑒不遠。恩隆利用高明的會計手法美化財務報表,隱瞞公司真實的營運情況,透過不實數字的包裝,吸引眾多投資者,等到破產事件爆發後,社會大眾才驚覺數字是可以被誤導的,數字過度濫用的結果造成這一樁全球嘩然事件,不僅投資大眾蒙受實質損失,民眾對政府的監督能力也喪失信心,付出的社會成本難以估計。
然而,數字管理本身並非百害而無一益,只要數字揭露透明化,提供精確的資料讓企業與社會大眾了解企業經營的績效與狀況,提早得知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利害關係人才能妥善因應。
相較於數字管理,目標管理提供企業「把握」經營的另一個觀點。
目標管理的基礎在於團隊精神,以提高組織績效為導向,達成企業向上提升的目標。目標管理以設定目標為手段,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目的,為了達成更高目標,組織成員不斷學習,吸收新知,因而擴大工作範圍,實現自我成就。
當企業向上提升的目標達成時,在自我成就的激勵之下,組織成員會設定更高的目標,自我期許、自我挑戰,從而激發潛能,自動自發。
設定目標不僅以「組織績效」為考量,而是以「社會利益」為鵠的,才能轉化「向上」達成「向善」的遠景。
把握 重視公平結果
數字管理或目標管理,都是讓經營者「有把握」經營企業的工具,二者間最大的不同在於程序公平。
數字管理著重創造結果的公平性,也就是分配性正義,透過傳統的管理工具設計資源分配、經濟誘因和組織結構,讓組織成員對結果感到滿意,因而更加努力達成公司既定目標。
目標管理著重公平程序,鼓勵組織成員主動合作,建立信任與奉獻精神,為提升企業營運績效與達成宏觀遠景而努力付出。
「把戲」強調短期效果,「把握」重視公平結果,對經營者而言,重視分配與過程公平的原則,都是為了達成良好結果而做的努力;當然,玩點小把戲,把氣氛搞緩和些,有助達成善的目標,可謂上乘之戲,但把戲完多了易習以為常,把人玩累了,霧裡看花不是花,如此一來,組織失去動能,成員失去熱忱,對目標達成恐適得其反。
(作者是高雄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中華亞太經濟與管理學會理事長)
【2005/09/1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