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創新平台》產業發展平台 提升企業競爭力

台灣若欲在全球經濟體系內創造更高的能見度與貢獻度,勢須重新檢視產業與企業的基本體質與發展策略,並推動階段性的改造工作。

政府可建置「產業發展平台」,創造優質且具備整合力的產業發展環境,協助企業以台灣為基地進行全球整合,培育符合新時代需求的勞動力,並鼓勵企業善用核心價值落實企業公民責任,以突破現階段瓶頸。

建立產業發展平台的四大目標是:

產業全球整合──提升產業競爭力,邁向全球市場;企業全球整合──提高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產業工作力──提升勞動力素質與產能;企業公民責任──鼓勵企業以真誠的態度與創新的精神回饋社會,創造多贏。

產業全球整合

如何運用「產業發展平台」達成「產業全球整合」的目標 ?這要靠政府提供一個開放、健全的環境,協助產業進行價值鏈的創新整合,並透過團隊力量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實際作法包括:建立全球產業資訊平台──讓企業在台灣便可取得全球資訊,藉以增強產業運作能力,並提升台灣資訊服務能力;成立全球台商金流中心──以協助 台商進行全球投資營運,並鼓勵資金回流,擴大台灣金融市場版圖;建立全球運籌中心──鼓勵台商進行供應鏈整併計畫,將調度中心設於台灣,以利企業整體運 作,實現根留台灣的目標。

企業全球整合

「企業全球整合」應思考在外部營運環境持續變化下,如何協助企業找尋全球化之下的商業利益。

台商雖然在全球布局上有所斬獲,但若要大幅提升競爭力,亟需從跨國企業轉型為國際整合企業。因此政府應協助企業進行全球整合,讓台灣成為企業的國際整合總 部,從業務面(業務、產品、解決方案)、營運面(供應鏈、財會、人力資源、行銷、資訊科技、研發)到文化面(企業價值、領導力),都以總部為中樞進行整 合。

企業完成核心營運職能的全球整合後,轉型為國際整合企業,即完成第一階段的轉型;當愈來愈多的企業轉型為國際整合企業,並將具核心競爭力的共享服務中心設在台灣,企業便進入第二階段的轉型,此時或許將帶動共享服務中心產業的崛起。

例如,印度已成為全球軟體開發的共享服務中心,馬來西亞也利用自身優勢,積極扶持人資、財會等共享服務中心產業。

政府可考慮運用企業第二階段轉型期,獎勵企業獨立運作既有的共享服務中心,並對其他企業提供服務,以達到雙贏的目的;待台灣的共享服務產業成熟後,則可進行第三階段的轉型,讓台灣的共享服務中心為全球客戶提供服務。

提升產業工作力

建立產業發展平台的第三個目標提升「產業工作力」,即透過成立全民e大學,強化台灣的勞動競爭力,並降低失業率。

面對國際化競爭,多職能力與外語能力已成為現代工作者的必備條件,因此,如何協助廣大群眾提升工作力,也成為政府的新課題。

在這方面,政府或可參考IBM建置「寰宇大學(Global Campus))」的經驗,以e化方式建立全民學習網,以照顧弱勢族群、提升產業生產力。

全民e大學的建置成本低,效益卻很高,課程設計可完全與市場需求結合,分為產業學院、專業學院、管理與領導學院、語言學院等,學習者透過e- Learning平台,可不受時間、場地、身分的限制「隨需」學習。偏遠地區亦可在農會或鄉公所設置終端設備,供居民學習。完成課程後,由政府檢定並授與 認證、學分或結業證明。

全民e大學的建置,將是弱勢族群自學與成長的良機,對一般學生而言則可增加專業知識與實務經驗,可全面且有效的提升勞動競爭力。

企業的公民責任

產業發展平台的第四個目標是協助企業落實社會責任。在全球化環境中,企業公民責任已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利器,因此產業發展平台除了重視產業與企業的全球化、提升工作力之外,也必須致力於推動企業公民責任。

今日落實企業公民責任可分成員工、組織和社會三個層面,其核心價值是透過利人利己的公益行動,創造社會、企業與個人的三贏。

從員工層面來看,網路革命與全球整合,為今日的工作者帶來新的工作形態、創新與自我實現的契機,但要掌握契機,個人必須發揮判斷力與創造力。

根據IBM的2006年全球CEO調查,多數受訪者認為,員工是企業創新的首要來源,因此企業必須在不違背企業價值與規範的前提下,提供員工更有彈性、更寬廣的發展空間,才能增進組織發展與創新的動能。這促成了企業與員工間的新關係。

對組織來說,已經開始進行組織改造的企業,正以創新的模式制訂商業協定、形塑新的領導態勢;這些轉變使組織之間協同創新形態隨之改觀。

簡言之,組織間的關係變得更開放、更有律動與多面向,因此,企業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創造以「信任」為基礎的長遠關係。

賦權的個人與協同合作的組織,讓社會與商業環境發生巨變,使得一個超越產業、國家、商業生態系統的「全球共同體(global commons)」逐漸成形,建構出全球性的資訊、創新、商機與社會責任共同體。

任何議題如企業公民責任、綠色供應鏈等,都必須考慮產、官、學、研各界,並著眼於這個全球共同體的需求來思考解決方案。

以綠色供應鏈計畫為例,產業可經由供應鏈的減碳計畫,分階段達成綠色供應鏈的標準與規範;企業可從本身製程著手,進行減碳、產品生命終期回收、再生能源使用、物流效率提升;政府之責在於推動綠色供應鏈標準與認證,提供抵稅優惠及產業升級補助。

(作者是台灣IBM公司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首席顧問)

【2008/09/0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