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二十一世紀科技對文明的影響

溫世仁/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編按:本篇為已故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的大作,其生前跟全球趨勢大師托福勒(Alvin Toffler)學習未來學,其觀點到現在仍具有前瞻與洞見,如何看得遠?抓得住科技潮流?值得企業經營者思考,故特地在2008年的第一天刊出其文,以便利讀者溫故知新。

 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四大科技是:半導體、電腦、通訊與網路以及生物科技,這些已經是現代最重要的科技,它們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最少將持續十年、二十年,當這些科技大量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使用,對我們的生活將有什麼樣的影響?

 預測四大科技對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有多大影響?這問題若給我半年時間什麼事都不做,大概可想出幾千種來,但我以下只舉比較明顯的十大影響與大家共享。

一、不再失散

 記得在台灣開放對中國大陸探親不久後,有位老兵帶了兩瓶醬油跟著一個團隊到大陸探親,當時有人跟他講:「老伯伯,大陸沒有那麼落後,醬油多得很,還有一些台商到那邊製造,品質好得不得了,你不用那麼辛苦從台灣提過去。」那位老兵對「忠告」充耳不聞,還是提著醬油上路,他說:「四十年前,我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孩,有天媽媽叫我上街買醬油,那時候兵荒馬亂,結果在半路上被國民黨抓去當兵,一路晃盪到台灣。晃眼四十年過去了,我終於把醬油買回來,要去看我老母親了!」

 因為政治分離而造成人倫失散的悲劇故事,在我們的四周隨處可聞。過去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兩岸再打一次仗,可憐在大陸的台商或許要過四十年後,會提著電腦回家來。但是在科技發達的現在,如此苦澀的悲劇將不會再發生。因為有手機,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找到對方,這種生離死別的事情,永遠不再發生。老式電影裡面追一個人到車站,火車一開,從此生離死別的情節,不會再有,打手機就可以了。

 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有二千多萬支手機,手機像手錶一樣普及,人跟人根本不會再失散。我們現在使用手機只考慮到方便性,沒有想到它對我們生活事實上已產生很大的影響,讓人們不再失散。甚至到2002年,還可以從手機上看到對方的樣子。

二、無所不知,無所不往

 先談「無所不知」。網路科技的特性就是讓人在任何時間與地方,可以拿到需要的資訊。任何人有任何問題,只要用電腦,甚至手機連到網路資料庫中,就可以去找答案;不然上網路問一問,也會有很多人來告訴我們答案;若是沒有人會回答,這個問題就送到公眾網站去,由專家或更聰明的人來回答,答案若滿意,就納入社會的知識庫中,如此社會的知識不斷累積,未來的人就會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我記得有回我在一個場合裡,演講(教育的未來與科技發展)時提到「知識網路」的問題,我說:「未來的人遇到問題,只要拿起手機連上網,手機就是下一代的電腦,網路馬上會告訴你答案。如果沒有答案,問題就會跑到公眾網路去張貼,有些人會回答你,就變成社會知識庫的一部份,整個社會的知識是共同擁有,且不斷累積,這是所謂無所不知。」

 當時就有人問:「照你這麼講,那我們讀書做什麼呢?讀書有什麼用?」我的回答是:「本來就不需要讀書,二十世紀讀的書,在二十一世紀是沒有用的。就好像農業時代讀的四書、五經,在工業時代沒有大用的道理是一樣的。」我不是在說笑話,可以隨時查到的資料,其實是不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去讀或背它。

 二十一世紀真正需要隨身攜帶的,只有兩項知識:第一、語言的能力---與人溝通,見到老外才能通;第二、判斷的能力---判斷事情真偽,決定某件事該不該做。其他的,電腦與網路已經讓人無所不知,所以我們不必花力氣去學習了。

 再來,什麼是無所不往?未來幾年內,所有的電腦都會被裝上數位照相機(Digital Camera),以後只要打開照相機,透過電腦網路就可以看到與你連線的對方,這個就是無所不往;我們可以透過網路逛全世界的百貨公司,不必買機票就能在台北買巴黎百貨公司的西服;透過網路,我們也可以造訪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風景區,還可以挑個導遊帶你到處看看。

三、遠距服務

 有一次我應邀出席菲律賓的國宴,當時宴會的主人羅慕斯總統憂心忡忡地說:「金融風暴這麼嚴重,到國外去工作的菲傭都被送回來了,再加上國內原有的失業,這可不得了!」他話才說完,我立刻站起來說話:「總統先生,我有個方法,可以讓貴國馬上解決這個問題。」

 他聽了非常驚訝,因為,第一,那天上座的有好多大官跟各國貴賓,我只是敬陪末座的不重要人物,居然敢起來講話;第二是,我語出驚人,竟敢說這樣嚴重的問題有立即解決的辦法?但羅慕斯不以為意,他說:「你說說看,你有什麼辦法?」我說:「菲律賓人很勤快,英文又好,很多人喜歡找菲傭,因為可以同時教小孩英文。要解決貴國失業問題?很簡單,弄個網站,讓菲律賓人上網教其他國家的人英語,或是當美國接線生,不就可以為很多人找到工作了嗎!」

 我敢這樣講,是有根據的,事實上,近兩年來,美國「800」開頭的免費電話,都是遠距服務,直接連到菲律賓、印度等講英語的國家,由當地服務人員接聽,提供了許多外國的「外國人」工作機會。

 最近我在東京看到一個電視報導,有個病人在手術房裡做胃部開刀手術,旁邊圍了一大堆人觀摩開刀。原來這個手術是由遠方的一個醫生透過電腦在螢幕上操刀,訊號傳到病房裡,再由電腦執行對病人開刀。若像開刀這麼精密的事情,都可以遠距服務,其他的像秘書服務、英語教學等絕對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提供服務。也就是說服務人員在一個國家可以對另一個國家提供服務,任何一個人都可能透過網路,不必出國卻可以在另外一個國家的公司上班,這都是沒有問題的。

 遠距服務會變成將來服務業的主流,以後會失業的人將不是因為懶惰或是愚笨,而是不肯學習新東西,否則網路上有無限多遠距服務的工作機會,一直都會在那兒等著人來從事。

四、隨身智能

 電腦越做越小,就越容易攜帶。現在人們只要有台手提電腦,就可以擁有很多資訊,也可以儲存很多資料,把智能都放在電腦裡。而將來手機會成為下一代的電腦,更容易攜帶和使用,就成了隨身的智能,也就是「口袋裡的電腦與通訊」(Pocket C&C)。

 手機不只是用來打電話,同時用來記電話號碼,及提供很多其他的服務。碰到什麼問題,就按幾個鍵,問一問手機就可以得到答案,也就是把個人的隨身智能提高了。像「850保護您」專案一樣,晚歸的婦女若要乘坐計程車,只要在電話上打「850」的號碼,然後依照指示,便可叫到車子,而在此同時,這個叫車記錄也已經輸入到治安單位,隨時可以追查。這就是隨身智能!有台手提電腦辭典就可以查任何單字;有個傳訊機,就可以隨時知道股票消息。隨身的產品提高了我們在二十一世紀的智能。

 今天的人一定要學會使用隨身智能的工具,像手提電腦、大哥大等,如果不使用這些工具,就像警察不使用手槍,還使用木棍一樣,是沒有競爭力的,這是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基本配備。

五、多媒體溝通

 「多媒體溝通」是個重要趨勢,它可以使溝通更順暢、完整。

 以演講為例,過去的演講都是照本宣科,大家只能用聽的,因為只有用「聲音」一種媒體來溝通。後來有了投影機,就可以透過文字與聲音來溝通。而現在多媒體工具越來越普遍地被運用,大家參加多媒體演講會,聲光效果更加強,對主題的了解也就更深入。就個人而言,隨身智能工具若配備齊全,也能跟別人用多種媒體溝通,這樣溝通的深度與接受度當然更高了。

六、壽命延長

 工業時代的生活不像農業時代那麼辛苦,網路時代的生活就更舒服了,因為不必到處奔波,透過網路可以去很多地方,辦很多事情。而也正因如此,人們的身體保養較好,加上生物科技的發展,大家不用太驚訝!未來的人類都有可能活到一百二十歲。

 最近我在美國和幾位醫生聊天時談到一個話題: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可以活到幾歲?有的醫生說,等基因密碼全部解開,心臟壞掉就換心臟,腎臟壞了換腎臟,除了腦死外,其他狀況都不會死掉,活到二百歲沒有問題。當然有很多不同的意見與看法,但大體上大家都認同的合理歲數是:二十一世紀人類平均壽命是一百二十歲。

 1900年人類的平均壽命只有32歲,後來醫學越來越發達,嬰孩死亡率降低,人類平均壽命就越來越高了,經過還不到一百年,我們的壽命增加了一倍,目前人類的平均壽命已經到六十多歲了,所以在本世紀的前半,人類就可以活到一百二十歲,那也不是不可能的,現在的生物科技太發達了。

 大家想想,如果人類都活到一百二十歲,那麼社會將變成怎樣呢?糧食的問題如何克服?醫療設備又是如何呢?生活方式都會有所改變,不管每個人是不是都能活到一百二十歲,如果大多數人都活到九十歲以上,事實上,這個社會就已變的和現在截然不同了。

七、新行為極限

 兩三年前有一種治療男性性功能的藥物出現,所謂的藍色小丸子---「威而剛」。很多人提到這個藥,都覺得不好意思,或笑的很曖昧,當然我們都知道這些人心裡在想什麼。但從這件事情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角度,那就是它讓人類超越了行為的極限。威而剛讓一些已經沒有性能力的人「重振雄風」,提供新的行為極限,也就是把人類的性行為能力跟年齡提高了。

 有一次我看到一位電視台的女記者訪問一對六、七十歲的老夫婦,這位記者問:「老伯伯,你有沒有吃威而剛?」老先生回答說:「有啊!」記者接著問老伯伯的太太:「這位太太,您感覺如何?」太太笑咪咪地說:「很好!很好!」這就是新行為極限,不管是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

 任何一隻螞蟻都可以舉起比它身體重二十八倍的食物,但普通人類大概連一倍都舉不太起來,這顯然沒有發揮人類體力的潛能。把一隻貓從二樓往下丟,它絕對不會摔死;但把一個人從二樓丟下去,大部分至少重傷。很有趣的,照理來講,以貓腳的面積與身體的比例來看,它應該比人還容易摔死。人的手掌、腳掌跟身體的比例,比貓的腳掌跟身體的比例還好,但是貓具有「摔不死」的本能反應,人類應該也有,只不過這樣的行為極限尚未被開發出來。

 新的行為極限在新的科技裡,將會被陸續開發出來。透過基因科技發展出來的藥物,可讓人進行新的行為,人類能夠突破性行為的極限,也可能有辦法突破其他的極限。可以長高一點、可以苗條一點、可以長漂亮一點,也可以力氣變大一點。過去不能做到的,將來可能可以做得到,超過我們行為的極限,這都是拜科技之賜。

八、新經驗

 在未來的網路裡,我們可以無所不至,無所不往。透過網路,我們隨時隨地可以去拜訪非洲的土著,拜訪南美某一家庭,我們甚至可以進入從來沒有想像過的空間裡去做遊戲,這種經驗是過去所沒有的。新的科技將提供人們很多新的經驗。

 新科技讓我們不斷的旅行,但不論在世界哪一個角落,還是同樣可以了解公司的動態。再過兩年,當每台電腦都裝上照相機的時候,不管你在世界上哪個角落,都可看到另一個和你連線的公司同仁。不管你移動到哪裡,都可以得到同樣的訊息,同樣的工作效率,如此你就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的生活方式。

 有人一年到頭三百多天帶著電腦與手機在外頭旅行,所有的業務照辦,業餘還從事寫作,石滋宜博士稱這種人為「終身旅行者」。事實上,這種經驗在過去是不可能的,當網路科技還不發達時,老闆一出國,公事沒人辦,半年後回來,公司可能都倒了。「遠距管理」這種事情在過去是行不通的,但今天透過新的科技就會變為可能。

 有一位在大陸的台商問我:「溫先生,你整年都在外頭跑,那公司誰在管理?」我說:「我管給你看。」我馬上借了他的電話收發E-MAIL,我在全世界有二十四個公司:今天西安公司哪個人遲到,哪個人出去辦事,或請假,都清清楚楚顯示在電腦螢幕上。這就是新的經驗,過去人想像不到,也辦不到的。

九、新生活方式

 我經常旅行,過去八年我一直在實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就是人不一定要固定住在某個地方,可以不斷移動,而且可以生活的很好。

 1998年三月時我到日本參加SAP研討會,我的好友Alvin Toffler博士應邀演講。他講完後,我們坐下來聊天,他說:「你看東京這麼繁華,人這麼多,我今年已經七十歲了,但在我有生之年,我會看到一個人去樓空的東京。」當時很多人都覺得他的說法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還是有它的脈絡與道理的。

 未來的科技讓我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取得資訊,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像我一樣到處旅行,可以住在有山有水的地方接收更多更新的資訊,如此房地產的價格會大幅下滑,沒有人會要住在鋼筋水泥的都市叢林裡。而人們拜新科技之賜,可以住在山明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工作,選擇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十、新價值觀及新社會規範

 在即將來臨的社會裡,我們會碰到最大的問題就是新的價值觀跟新的社會規範不斷出現。

 價值觀是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有次我看到一位母親在責備她的孩子:「你天天打電動玩具,不跟別人講話,你以後人際關係會很差。」這位母親以過去的價值觀來看待孩子,不過在未來的世界裡,人際關係可能沒有那麼重要。過去的世代要集中在一起上課、工作,做很多事情,人際關係非常重要,甚至比能力還重要。但是這種時代可能會過去,在新的網路時代裡,孩子不是高中畢業或是大學畢業才進入社會,他六歲上網時就已經「進入社會」了,他「人際關係」可能不好,但可能他的「網際關係」可就好的很,他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想法、思考方式,這就是新的價值觀。

 新的生活方式會產生新的價值觀,也需要新的社會規範來約束。記得我們小時候偷看黃色書刊是會被學校記大過,被押到操場「遊街示眾」的,但今天小孩上網路隨時可看到一些香豔刺激的資料,但誰也管不到。在不匱乏自由的世界裡,人類可能選擇更多墮落的事情,但這絕對是不好的。面對二十一世紀許許多多的新科技,這麼多生活的轉變,我們會出現新的價值觀,同時也必須建立新的社會規範。

 不久前,我接受香港亞洲週刊訪問,一位女記者問我:「現在香港年輕人,考試考不好,或是被大人規定不可打電動玩具,就跳樓自殺了!溫先生你覺得這是什麼現象?」我就問這位小姐:「假設今天你一早起床,你母親就要求你綁三寸金蓮的小腳,你跳不跳樓?」她說:「會啊!我也會跳樓。」對呀!我們一直用舊的規範來要求新新人類,那當然沒有辦法讓他們接受,所以新時代除了建立新的價值觀外,還需要建立新的社會規範才能合理運作。

 科技對我們生活產生的影響,提供很多方便,超越很多生命的極限,同時改變人們對事物的看法,如果沒有建立新的社會規範,未來的世界不會是完全好的,這是需要我們一起努力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