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

文創V.I.P.——遇見精彩的腦袋

【經濟日報╱鄭秋霜】
這本書收錄的個案,都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界V.I.P.的真實故事。
說他們是V.I.P.,因為他們可能是業界的「非常重要人士」(Very Important Peo-ple),也可以是「非常有趣人士」(Very Interesting People),甚至是「非常具整合力的先驅者」(Very Integrated Pioneer)。
這些個案有的規模漸大,已成為其他文創業者的「標竿」;有的還在布局,等待展現爆發力;他們多半正在轉型,不論現在營收、獲利的高低,成功是否已然降臨,他們都掌握了文創產業經營管理的三個關鍵字:V.I.P.。
V是Vision(視野)
台灣文創產業當然也想像其他企業一樣賺錢,但和一般企業較不一樣的是,他們幾乎都有以原創的文化創意為主體性的使命,且都想接軌國際。
例如:琉園創意總監王俠軍,想開創的是「打開華人的玻璃世界」;法藍瓷總裁陳立恆,念茲在茲的是「From Chi-na, back to China」,希望讓瓷器(china)這項華人的發明,重新透過法藍瓷這個華人品牌發光;幾米品牌的推手墨色國際總經理李雨珊,一開始就鎖定「國際文化品牌」的目標。
這種以文化為核心資產,藉由商品把文化帶向國際,不想只局限在本土市場的態度,正是發展文創產業最該有的高度,因為如果走不出台灣,就很難出現文化的國際滲透,產業發展也將受限。
I是Integration(整合)
對內是尋找文化創意內容與商品產業化的平衡點;對外,是上下游產業鏈的建立。
文創新品牌「神話岩飾」創業才四年,但產銷布局已經全球化,公司只有12個人,卻幾乎都是「多工人才」,既要懂創意面,又要了解商業機制,時時都得應用整合型知識。
缺乏中介的整合型人才,其實是台灣文創產業無法全面蓬勃發展的致命傷。不排斥商業規則的創意人才,及有文化素養的商業人士,是目前文創業最欠缺的整合型人才。
P是Practicality(務實)
一般人以為文化虛無飄渺,創意天馬行空,難以管理,更無法落實,但文化創意要走向產業化,務實卻是最重要原則。
華人地區最大設計公司浩漢設計總經理陳文龍,獨步設計界的「知識管理平台」,以嚴謹、精準的電腦化系統管理,帶領全球員工創意產出,形成亞洲最大、且最有紀律的創意兵團。
世界三大設計比賽「三冠王」得主、大可意念設計總監謝榮雅獨創的文創產業創價公式:「獲利=(想像力 / 挫折)Χ務實」,更可看出務實扮演的是乘數效果。
從上述V.I.P.看來,V如果是具備文化創意的想像視野,I無疑就是整合理性與感性的能力,而P正是腳踏實地訂策略、動手做。三者兼具,才可能讓文創產業從想像變成行動,從點子變成事業。
值得特別推薦的是,此書每個企業個案都附有「管理兩三句」。這些V.I.P.在毫無準備下所說出來的答案,每每令我回味無窮;
「不要把創意當做生意的噱頭」;
「時尚,在鎂光燈的背後,是不斷的加班再加班」;
「好的創作,不只是因為很認真,但一定要很認真」;
「經不起『叫座』的過程,就不能說是『叫好』的產品」;
「文化創意產業,要先懂得慢,才有辦法快」;
「沒有理性,就會感性不起來。設計師千萬不能不食人間煙火」。
你想知道是誰說出這些話?答案都在書裡。和他們對話,常讓我覺得自己怎麼會有這麼大的榮幸,可以遇到這些精彩的腦袋、這麼多的V.I.P.!
(本文摘錄自經濟日報與三采文化合作、31日出版《好創意,更要好管理》)
【2007/10/23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