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面對CEO》人求事 事求人

【經濟日報╱葛洛夫】
公司與未來員工面談、彼此評估,然後做出選擇的過程,就像是一場企業配對的遊戲,一般來說,這並不是件非常有效率的事。比起尋找戀愛伴侶是稍微有系統一點,卻又遠遠不如為人找房子的房地產業那麼有條理。
原因之一是,求職的人與求才的公司,對於自己想要尋找的目標,並沒有非常清楚的圖像。雖然,求職者的履歷一定有一段描述自己想要的職缺,公司對於理想的應徵者也有腹案,但實際上,各自心目中的理想職位或應徵者應該是什麼模樣,雙方都無法真正以言詞表達。
問:我的問題是,應該從哪些方面判斷求職者是否適任?有些和我同級的經理人,已經找到幾個優秀的人才擔任他們部門的職務。遺憾的是,我卻雇用了幾個不理想的人,而且我實在不想再犯同樣的錯誤。
請問在面試求職者時,有沒有哪些一定要問的基本問題,可以協助我做更理想的判斷呢?
答:別想要尋找神奇萬能的解決辦法。選擇應徵者是經理人工作項目中最模糊、也最困難的事情之一。要將甄選人才的重點集中在兩方面──應徵者績效表現的紀錄,以及你能否和對方進行有效的溝通。
應該把面試本身看成是甄選過程的一小部分,因此還要向推薦人查證,針對應徵者過去的績效表現,給予獨立客觀的評價,包括應徵者以前的職務是什麼?做得好不好?但是,要向推薦人問到這些資訊,就必須提出相關且貼切的問題。
面試的目的之一,就是拿到足夠的背景資訊,來做到這一點。
運用發問的技巧,了解應徵者以前的職務到底做了些什麼。請他敘述以前的工作內容,就你能理解的程度多講一些細節。請他詳細說明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還有他認為自己最大的成就是什麼,最大的失敗又是什麼?總之,就是讓應徵者談談以前的工作。
此外,利用面試的機會,可以看看應徵者理解你的程度,以及他如何回應你的問題,從而判斷你和他的溝通夠不夠好。例如,應徵者回答問題時,只提供表面膚淺的答案呢?或是詳細得讓你受不了?
這需要花很多時間。事實上,面試應徵者不應該只安排一次,而是好幾次,而且還要請主管與同事加入,確認你的評估是否正確。這一切實在沒有捷徑,徵人的任務非常困難,而且用錯人的後果相當嚴重。
面試時,應徵者與面試主管就像上架陳列的商品,往往會以吸引對方為目標來呈現自己。為了協助對方確實注意到你的優點,倒是沒有問題。但是,假裝出一些不真實的特性,根本沒什麼用處。偽裝出來的良好印象,不可能持久。
問:對於大學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雇主會把哪些技能或資格看得很重要呢?
答:我們會找尋熱切想要做點什麼事來貢獻所學的年輕人,無論他學的是哪個領域。我們會找在校期間就喜歡做事,也有所產出的人,因為他們很可能在職場上也會有同樣的生產力。
我們會尋找幹勁十足、心胸開闊、願意學習的人,因為一旦開始工作,就會有很多東西要學。
但是,無論企業主管尋找的是什麼樣的人,社會新鮮人面試時一定要呈現真實的自己。要是試圖假裝,就會有不良的後果。你可能還是不會被錄取,或者,被錄取了,但找到的是根本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然後,你可能會很不快樂,而不快樂的員工通常不會成功。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葛洛夫給你的一對一指導》)
【2007/10/2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