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 星期五

趨勢前瞻》管理大未來 企業新挑戰

【經濟日報╱蓋瑞.哈默爾 (Gary Hamel)】
你覺得「管理學的未來」會是什麼樣貌?如果你想像十年或20年後,並且自問:未來最成功的企業有著什麼樣的組織與管理方法?又有什麼嶄新、突破傳統的管理實務,區分了前衛與守舊之別?走在時代最前端的組織,它們的經理人會採取、或不採取哪些做法,而令今日的企業領導人大感意外?未來的企業在管理人才、分配資源、發展策略與評量績效等方面,又會有什麼不同?
過去半個世紀,我們見證了科技、人類生活方式與地緣政治學等方面發生了許多重大改變,相形之下,管理實務的發展似乎慢如牛步。儘管那些在1960年代突然活躍起來的「企業執行長」們,一定會對今日企業高度靈活的即時供應鏈、全年無休的客戶服務大為驚嘆,他們同時也會察覺,今日企業所採取的管理方法與一、兩個世代之前相去不遠。
現在組織的階層也許變得比較少,但階級制度並未完全消失。第一線的員工也許變得更聰明、也受過更好的訓練,但他們仍然聽命於管理階層。低階經理人的職位仍由資深經理人指派。策略仍然由企業領導人擬定。重大決策仍由高位階、高薪酬的人決定。中階經理人的數量也許減少,但僅存的少數中階經理人,仍然在重複過去經理人所做的事──擬定預算、指派工作、評量績效與激勵下屬。
假如你家車庫有兩輛車,家裡的每個房間都有一台電視機,而你的每個口袋裡分別有一個不同的電子產品,這都是拜現代管理學的創造者之賜。儘管制度上的新產物,例如合股公司(joint stock company)與專利法等為現代經濟的發展鋪好了路,儘管科技的突破(從電話到微處理器)提供了燃料,但人類在20世紀初期發明的工業管理,才是真正將開放的制度與科學的發現,轉變成全球榮景的最大功臣。
的確,你可以認為現代管理學的機制(包括差異分析、資本預算、專案管理、績效決定薪酬、策略規劃等措施)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而且其重要性堪與火、文字和民主制度並列。
然而,每個偉大的發明都會經歷從誕生、發展到成熟的歷程,有時還會發展到衰老的階段,管理學也不例外。
現代管理學 多為19世紀發明
管理學在一個世紀前進入了充滿活力與創意的青少年階段。事實上,現代管理學絕大多數的重要工具與技術,都是由19世紀的人所發明的,那正是美國南北戰爭結束不久後。那些大無畏的管理學先驅發展出標準化的職務說明書與工作方法,創造出生產計畫守則與排程,駕馭了複雜繁瑣的成本會計與利潤分析,創立了異常報表制度,並發展出繁複的財務控制方法。他們也設計出激勵導向的薪酬制度並創立人事部門,為資本預算創造出複雜且精密的工具,到了1930年,他們設計出多事業部組織的基本架構,並一一細數了品牌管理的原則。
現在,請回想過去二、三十年的管理學史,你能找出什麼創新概念,其影響地位可以被稱為現代管理的根基嗎?我不能。就像汽油引擎一樣,我們所擁有的管理模式是工業時代的產物,它已經來到S曲線的尾端,欲振乏力,很難再有改進的空間。
現代管理學在不斷演進發展的過程中,一路解決了許多難題。它成功將複雜的工作分解成可不斷重複的小步驟、執行標準化的作業程式、精確計算成本與獲利、指揮調度數以萬計的人力、並讓組織全球同步化。
然而,人類為這些成就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管理學發展的速度開始減緩,然而在21世紀,企業環境的變化加速。這個新的世紀才剛開始,管理學界卻已經面臨了許多令人望之卻步、前所未見的重大挑戰:
環境變遷的腳步愈來愈快,讓愈來愈多的企業措手不及。湯瑪斯(L.G.Thomas)與理查‧達凡尼(Richard D'Aveni)最近的研究顯示,企業領導人更替的速度比以往更快,競爭優勢也變得稍縱即逝。今日不僅是某些企業來不及應變,而是整個產業界都趕不上變化 ──不論是傳統航空業、傳統百貨業、廣播電視網、大型製藥公司、美國的汽車產業或是報業、音樂產業。
開放市場管制、讓企業規模大小不再重要的新科技力量,使得不論從出版業、電訊業、銀行業到航空業的進入門檻都急遽降低。過去長久屹立不搖的寡占市場開始崩解,更趨近於競爭力決定勝負的「戰國時代」來臨。
有愈來愈多的公司發現自己陷入只擁有部分控制權的「價值網路」與「生態系統」中。於是,競爭的勝負不是取決於產品的市場力量,而在於產品背後的協調是否成功。水平分工(de-verticalization)、反仲介化(disintermediation)與外包趨勢,再加上協同發展(codevelopment)專案與產業聯盟(industry consortia)的成長,讓企業愈來愈無法獨力掌控自己的未來。
數位化時代的來臨,讓仰賴智慧財產權維生的公司飽受威脅。製藥公司、製片廠、出版商與時裝設計師都在努力適應這個資訊與概念日趨「免付費化」的新世界。
環境變化大 挑戰接踵而來
網際網路的出現,迅速將主導權由製造者手中轉移到消費者手上。過去,消費者由於搜尋成本與資訊取得管道有限,而對某些廠商產生「忠誠度」,因此,企業往往受惠於消費者缺乏充足的資訊。今日,在近乎完美的資訊世界裡,消費者擁有前所未有的控制權,於是,平凡的產品與服務將愈來愈難以生存。
策略的生命周期縮短。由於資金取得容易、外包服務便利以及強大的網際網路全球搜尋功能,成立一家新公司變得快速、容易許多。然而,當一個企業成長得愈快,它就愈快完成初始的商業模式所設定的目標,然後達到高峰,最後進入衰退期。今日的成功曲線通常又短又尖。
直線下降的溝通成本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為市場帶來了許多超低成本的新競爭者。這些新成員沒有那些舊型企業的員工福利成本(legacy cost)所帶來的沈重包袱。儘管有些大企業加入「壓到底」的行列,並將核心活動移轉到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區域,但仍有許多企業認為整合全球性的營運非常困難。一方面,印度大肆掠奪了全球的服務性工作,中國占全球製造業生產的比重也愈來愈高,在此同時,其他地區的公司則艱困的苦守毛利。
為了要因應這些嶄新挑戰,我們需要有新的組織與管理能力。要在這個舊秩序不斷崩毀的世界成功,企業必須有靈活的策略與有效率的營運方針。為了要保障獲利,企業必須勇於破除舊習,大膽創新。此外,假如這些企業想要勝過多如過江之鯽的新興公司,就必須要學習激勵員工每天都願意竭盡心力為公司貢獻一己之力。
而這些都是21世紀管理改革者必須面對的挑戰。
(本文摘自自天下文化出版《管理大未來》)
【2007/10/26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